将青春汗水洒在家乡土地上 时刻把村民装在心里 做乡村振兴“贴心人”
05版:高校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3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38期  下一期
时刻把村民装在心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沈思佳 发布日期:2025-04-09 15:18:28

  舞台后五彩缤纷的烟火直冲云霄,随即一曲欢快嘹亮的唢呐演奏拉开了帷幕,今年新春前夕,临泉县黄岭镇大刘村第一届农民趣味运动会如约而至,下至十岁儿童上至八旬老人,村民早早聚集运动会场,男女老少起上阵,用一场够“土”更够“味”的运动会增添佳节热闹。

  “大刘村借助此次运动会,旨在为村民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让大家玩得开心,以榜样引领乡风文明,既锻炼了身体,又展现出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说话的正是大刘村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文龙。2017年,1994年出生的张文龙从徽商职业学院毕业,从临泉走出的他选择回归家乡,融入到基层脱贫攻坚的战场,从一名扶贫专干做起,在2018年的黄岭镇大刘村村两委换届中,他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大刘村下辖9个自然村,1380户、5670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55户,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面对一系列的问题,重担在肩的24岁村书记该怎么行动?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要解决什么。”村两委人员配备齐全后,为了准确把握村里现状,张文龙带领村两委人员、扶贫专干深入走访贫困群众。“要和群众多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走进群众中和他们细心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对于提出的问题尽力去解决。”走上村支书岗位的那一天,张文龙就告诉自己要把村民装进心里。
  大刘村在乡镇中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僻,存在硬化路覆盖率低,电网改造缓慢等情况,也是在走访中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为此,张文龙积极向上级领导反馈沟通并上报项目,现在已经全部改造完毕,方便了群众的生活用电。2018年以来,他带领群众新修巷道累计达到106条、近14千米,新修建村主干道路16千米,极大改善了群众出行难题。对村庄废旧沟塘清淤整治,共整治提升沟塘22条。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新建60眼机井,新建桥涵8座,为群众生活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两年来,村民的出行、耕种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们看在了眼里感受到了变化。
  村里的贫困户老庄(化名)身体残疾,女儿正在上高中,了解到这家人的情况后,张文龙亲自到户上为他制定帮扶措施,结合扶贫政策鼓励他种植特色产业,并向他推荐紫苏的种植和栽培方法并主动帮他售卖,经过一年的精心劳作,2019年种植紫苏年收入达到6万元。现在老庄已经是种植紫苏的能手,2020年以来共带动了5户困难户共同种植,增加了收入的同时又提升了幸福感。
  吃饭前,村内老年人围坐在一起叙话,相互帮忙择菜、拖地,观看文艺演出,为了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张文龙与爱心志愿者一起组织成立了大刘村老年食堂,前后投入建设资金30余万元。从2024年10月到现在,每天中午都会有130余名老人在这里就餐,累计就餐人数2.3万人次,每日食堂中的相聚让老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更好了。
  俯下身子去做事,就一定会得到群众认同。2019年举办了“大刘村第一届农民文化节”,在文化节上群众自发踊跃捐献,截止到2024年12月,累计捐献资金30万元,村民刘燕捐献电动巡逻车一辆,保障村里治安巡逻。
  通过盘活“三资”、拓宽发展思路,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召开大刘村第一届分红大会,为304位75周岁以上老人每人分红100元,共发放资金3.04万元,累计为青年学子和参军入伍人员发放奖励金2.4万元。当前张文龙正带领大刘村打造村级产业,实行农业结构性调整,大力发展草莓产业。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将进一步使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让群众满意增收致富是我奋斗的目标和追求。”张文龙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