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沃土育新芽 知行合一绽芳华
02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3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37期  下一期
非遗沃土育新芽 知行合一绽芳华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焦磊 王堃 发布日期:2025-04-03 15:45:54

  编者按  当编钟古琴的千年清音遇见羊肚菌田的泥土芬芳,会碰撞出怎样的教育火花?马鞍山市创新打造的“江上的课堂”“行走的思政课”等育人模式给出了生动答案。在采石矶畔与和美乡村间,两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正滋养着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沃土。

  太白堂内,百名学子身着汉服行加冠之礼,编钟奏响的《采石琴歌》与现代少年的铿锵誓言交响共鸣。从沃盥净心到四拜尊师,从《千字文》传承到国旗下的青春宣言,这场沉浸式非遗课堂将礼仪教化化为文化基因的生动解码。而在雨山区佳山乡马塘村的羊肚菌大棚里,另一群少年俯身触摸乡村振兴的脉搏——手持菌包体验现代农业的精妙,化身主播讲述产业兴农的故事,更将劳动成果化作献给独居老人的春日暖意。从躬身行礼到躬身实践,从文化传承到科技兴农,看似迥异的场景中贯穿着相同的育人智慧:当课堂打破围墙,当典籍对接大地,文明的种子便在知行合一中破土生长。

非遗沃土育新芽 知行合一绽芳华
——马鞍山市青少年在实践中寻根筑梦

采石矶畔的非遗课堂
  3月22日上午,马鞍山采石矶太白堂内礼乐悠扬,2025年马鞍山市“江上课堂”暨马鞍山市秀山实验学校《你好·非遗》主题团日市级示范活动举行。现场,100名团员沉浸式体验传统成人礼、古琴演奏、华服展示等,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韵今风展芳华。上午9时,活动在钟鼓齐鸣中拉开帷幕。执事手持仪仗缓步入场,乐师奏响编钟古琴,身着汉服的学生以雅正之姿列队前行。全体师生肃立整冠,以拱手礼迎接嘉宾入场。随着国旗护卫队铿锵有力的步伐,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齐唱国歌,爱国情怀激荡人心。
  传统礼仪启心智。在庄重的沃盥礼中,学子们净手静心;熏香礼青烟袅袅,寓意修身养性。最具仪式感的加冠及笄礼上,嘉宾、师长依次为学子束发加冠、簪笄佩绶,象征少年正式肩负责任。
  非遗雅韵绕采石。“四拜尊师”环节,学子们以传统大礼拜谢恩师,师长回赠《千字文》典籍,文化传承在躬身俯仰间流淌。随后,非遗项目《采石琴歌》的悠扬旋律响彻太白堂,千年古韵与现代青春碰撞出独特魅力。
  青春誓言向未来。礼仪不仅是形式,更是对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体悟。学生代表王子皓分享感悟:“束发加冠,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成长的责任。”学生代表曹晓宇表示,身穿汉服参加成人礼活动。令他难忘。作为新时代中学生,要抓住学习知识、增长本领的黄金时期,不断砥砺品德、陶冶情操、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栋梁之材。
  活动高潮处,全体团员重温入团誓词,铿锵誓言彰显新时代青年的担当。最后,全体学子以传统三拜礼致谢来宾,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活动由团马鞍山市委、市教育局、采石矶景区管委会等主办,团花山区委、团雨山区委等协办。活动创新融合传统礼仪教育与思政育人,通过“沉浸体验+文化解读”的模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厚植青少年文化自信。

     采石矶太白堂内礼乐悠扬
     及笄礼
     阅读《千字文》
     拜谢恩师

和美乡村的思政课堂
  3月27日,马鞍山市雨山实验学校团委组织八年级部分学生走进雨山区佳山乡马塘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之和美乡村”实践活动。
  学生们步入羊肚菌种植大棚,第一次看到了生长在地里的羊肚菌。生物教师王萍现场讲解了食用菌培育知识,农技人员则科普了食用菌的种植难点、市场前景,并分享了政府与种植户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的故事。随后,学生们手持菌包,俯身泥土间,在观察与采摘中沉浸式感受现代农业的精细化管理。学生代表朱硕欣兴奋地说:“以前只在餐桌上品尝过美味的食用菌,今天来到种植现场才认识到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在菌菇烘干车间,学生们对比传统晾晒与机械化烘干的效率及品质差异,直观感受科技对农业的赋能作用。游戏互动环节,学生们变身“小主播”,通过模拟直播,生动推介特色农产品,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
  活动尾声,学生志愿者带着新鲜采摘的羊肚菌走进格林社区和阳湖社区,为独居老人送上春日关怀,并细心提醒老人注意春季健康防护。谢奶奶接过菌菇连声道谢:“孩子们送来的不仅是菌菇,更是暖心的祝福!”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以沉浸式实践架起了课堂与田野的桥梁,让乡村振兴的蓝图在学生们心中变得具体而生动。从羊肚菌大棚到社区送服务,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乡村热土,用双手感受农业脉搏,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三农”工作的理解。这场知行合一的育人实践,既播撒了知农爱农的种子,更让“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泥土芬芳中生根发芽。

     了解食用菌机械化烘干技术
     亲手采摘羊肚菌
     展示采摘收获
     将采摘的羊肚菌送到社区老人手中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谢婷婷,通讯员焦磊、王堃采写
□配文图片由受访学校提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