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头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千年运河兴衰印记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惠婷 发布日期:2025-04-03 15:41:37 |
□高二(11)班 朱惠婷 辅导教师 万建英
在淮北平原的腹地,有一座沉睡千年的古镇柳孜。今天,我们踏上了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这里曾是隋唐大运河上最繁华的商埠之一,如今却只剩下断壁残垣,在夕阳的余晖中默默诉说着往日的辉煌。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潮声,看到了一座古镇的兴衰轮回。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柳孜迅速崛起为重要的漕运枢纽。《淮北县志》中记载:“柳孜镇,运河要冲,商贾云集,舟楫如织。”考古发现的宋代石筑码头遗址,长达百米,见证了当年“千帆竞发,万商云集”的盛况。运河就像一条金色的丝带,为柳孜镇带来了空前的繁荣。
站在柳孜古镇的遗址上,深感历史的厚重。历史给予我们如下启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永恒的繁华,而在于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明印记。
夕阳下,新修的公路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与古镇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汇,过去与未来在这里对话。柳孜的故事告诉我们:文明的火种永远不会熄灭,它会在新时代以新方式继续传承。作为后来者,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从中汲取智慧,让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继续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