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怀宁县:助力乡村振兴 办好乡村学校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未停 徐徐 发布日期:2025-04-02 11:45:55 |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教育是国之大计,是人才的摇篮,更是大民生,做好教育振兴文章需要在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细微之处见真章,怀宁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教育的人民属性,优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头等大事”,与群众共绘乡村振兴教育美丽画卷。
绘就智慧教育“构图”
“人间已是三月天,百花含羞柳含烟……”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飘荡在怀宁县秀山初中的校园里。得益于坐落在独秀山下、观音湖旁的地理优势,怀宁县秀山初中校园环境优美、教学楼错落有致,学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专心学习,教师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幅幅乡村人才振兴“奋进图”因“智慧教育”工程而辉煌。
“2021年学校智慧教育教室护眼灯改造项目工程,教室光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室采用LED护眼灯替换传统的荧光灯,减少了视力疲劳,眩光与频闪问题也得到解决。护眼灯色温更接近自然光,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真实、舒适的视觉环境。”秀山初中校长查支文对这项民生工程很满意。
2024年安徽省将“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列入50项民生实事,安排专项资金改造3000间中小学教室光环境。在此之前,怀宁县树立从“小切口”改善“大民生”的全新工作理念,启动怀宁县智慧教育教室护眼灯改造项目工程,2022年底完成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及怀宁中学、振宁幼儿园等51所学校及幼儿园1073间教室的光环境改造,安装护眼灯近1.3万盏,受益学生4.6万余人。根据全县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年,怀宁县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持续下降,“小眼镜”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优选树人图景“画师”
乡村教育振兴是人才振兴,根结还在乡村教师的优质配备。
与秀山初中一山之隔的石镜学校近年来备受群众青睐。石镜学校是乡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因为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挤、农村弱”现象日趋加重,2022年怀宁县教育局探索建立乡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把石镜乡中心学校和石镜初中合并为石镜学校。经过实施师资力量整合、基础设施改造、校车运营、课后服务兴趣培养等有效举措,学校的办学内涵和质量有了显著提升,成为乡村教育突起的“异军”。但是,因为地理位置偏远,学校的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问题始终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难题。
“我申请去乡村学校交流轮岗,到偏远的地方……”这是独秀小学教师刘艾在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动员会上的发言。刘艾是怀宁县青年骨干教师,在参与脱贫攻坚战的三年时间里,她走访了无数个贫困家庭,深知教育扶贫对改变贫困家庭命运的重要性。
一句话也许能改变一辈子。刘艾是教师交流轮岗从县城轮岗到农村的“逆流”先锋。到石镜学校后,她把自己的两个孩子全部转到乡村学校就读,把家搬到学校,以校为家,快速地了解了乡村学生的学情、生活习惯等,也尽快让自己和孩子适应乡村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担任班主任和承担两个班的教学,这个沉甸甸的任务远比她想象中艰巨得多。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有很多,家庭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基本上都是依靠学校,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甚至卫生习惯都要操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情况都要摸清。一开始的时候她忙得焦头烂额,抓不住“牛鼻子”,好在学校的老教师都会帮她“出谋划策”,为她“传经送宝”。两个月的时间里,她基本上对班里所有的学生了如指掌,用“沟通”打开了留守儿童心灵的钥匙,她坚信“每一朵望春花都拥有自己的美丽”。
“刘老师是来自城区学校,她给学校带来了宝贵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理念,对我们学校的教师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乡村教育就需要她这样的优秀教师,也希望有更多这样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强师才能兴教。”石镜学校校长黄卫民道出教师交流轮岗的利处。
教师交流轮岗是怀宁县近几年抓的重点工作,以“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为突破口,相继出台《关于印发〈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工作量的意见(试行)》等政策,交流轮岗教师400余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了城乡教师配备和师资水平不均衡等问题。
浓抹培根铸魂“色彩”
旭日东升,春风和煦。怀宁县洪铺镇中心学校花红柳绿,主干道上,整齐排列的少先队队旗迎风招展,一场隆重的少先队入队仪式即将在这里举行。150余名即将入队的学生身着整洁的校服,身姿挺拔,静静等待着那个庄严时刻的到来。
与众不同的是,洪铺镇中心学校的少先队入队仪式不在室内礼堂,而是在庄严肃穆的洪铺镇烈士纪念园。
洪铺镇烈士纪念园坐落在洪铺镇中心学校所在的丘陵之上,这里矗立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司令部渡江战役纪念碑;2022年怀宁县人民政府将洪铺籍以及在洪铺镇战斗中英勇牺牲的18位革命烈士迁葬于此,正式命名为洪铺镇烈士纪念园。洪铺镇中心学校十分珍惜这宝贵的红色资源,积极将革命历史融入思政教育课堂,把校内的“小课堂”拓展为社会的“大课堂”,将少先队入队仪式安排在纪念园,是学校有意为之,如今这已成为学校的惯例。
洪铺镇中心学校致力于将红色教育打造成学校思政教育的特色品牌,充分利用渡江战役纪念碑和烈士纪念园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党建引领队建,构建了学校思政教育体系:每年举办一次少先队入队仪式,在庄严的仪式氛围中传承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每学期组织一次祭扫活动,在缅怀先烈的过程中汲取奋勇前行的力量;每月开展一次劳动教育,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每周组织一次国旗下讲话,于潜移默化中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每天安排一次卫生值日,在日常行动中心怀对先烈的敬畏之情。学校通过“五个一”行动串好“五育融合”链,润物无声,乡村立德树人画卷缓缓铺展。
“烈士纪念园是学校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通过‘五个一’活动,在千余名学生的心中播撒下爱国的种子,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励志成才,振兴乡村教育”。该校校长陈道锋既是思政课教师,更是乡村教育美丽画卷的“画师”。
教育是民生之基,关系千家万户。近年来,怀宁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努力办好每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从基本普及到优质均衡,从办学条件标准化到办学内涵高品质,县管校聘、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明厨亮灶、旱厕改造、饮水工程、校车工程、照明工程、智慧校园……一系列提质行动和千余名“画师”共同勾勒了一张张和美画卷,乡村教育沐浴“现代化”阳光,“一校一品”缓缓“百花齐放”,乡村振兴的教育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 刘艾(左一)在辅导学生
![]() 洪铺镇中心学校开展祭“英烈”活动
![]() 石镜学校师生互动
□本版稿件由李未停、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