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进校园播撒AI火种 勇于坚持 找到成功钥匙 我的AI编程梦 优创未来 开启AI新征程 点 评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3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35期  下一期
博士进校园播撒AI火种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傅军 发布日期:2025-03-31 10:34:09

本报学生记者近距离感受人工智能科技


 

参与学校:合肥市裕溪路学校

学生记者:陆昊民 张皓冉 张宋宝

□本报记者  傅  军
  “你见过能对话的机器人吗?”台建玮通过演示AI绘画、语音识别等技术应用,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AI的魅力。3月19日下午,安徽大学互联网学院台建玮博士走进合肥市裕溪路学校,为该校学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AI科普讲座。
  “AI就像一位勤奋的学生,它通过大量数据不断学习,最终变得越来越聪明”。台建玮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释机器人的学习原理,并现场展示了AI如何通过数秒钟学习模仿名家画风创作画作。
  “原来AI不是冰冷的机器,它也会像小朋友一样学习成长。”学生记者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感悟。台建玮鼓励中小学生要保持好奇心,用科技思维解决未来问题。
  在讲座场馆外的AI科普展览区,一幅幅由AI生成的艺术作品吸引了学生驻足观看。安徽大学台建玮等博士团队在现场为学生们进行了耐心讲解。展览通过AI生成图片技术,生动展示了AI在艺术创作、生活应用等领域的无限可能。
  活动现场,本报学生记者近距离感受AI科技。

台建玮博士(中)接受学生记者采访
操作AI机器人
AI编程
  □本版配文图片由本报记者傅军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