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教育家精神知与行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依托大单元教学优化作业设计路径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云 发布日期:2025-03-26 16:12:25 |
□合肥市蚌埠路第五小学 徐云 2022版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注重教学内容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关注数学概念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从数学概念、原理及法则之间的联系出发,建立起知识结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谈优化作业设计的路径。
一、纵向串联知识,挖掘知识本质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教材按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编排。但现在的配套练习普遍以当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练习,并没有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或许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有一定帮助,但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聚焦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纵向串联相关知识,把新知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中,让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现知识本质。
以五年级上册“小数的乘除法”一道作业设计为例。
![]() 在此题的设计中借助计数单位打通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之间的关联,聚焦计算的实质就是计算计数单位的个数,从而巩固学生对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体现了以计数单位为引领的运算的一致性。同时引导学生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学习数学,有利于学生对计算的整体认识,将点状知识串成结构网。这样寻找共性,把握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自主进行深度学习。
二、横向联结建模,促进学习迁移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可以通过横向联结的方式将数学知识、实际问题以及跨学科内容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研究问题的一般模型,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学习迁移,从而发展数学的核心素养。
以四年级下册“运算律”单元为例,对于运算律的教学,教师们都存在一个误区,将每一个运算律割裂开教学,对于学习运算律的作用也止步于简便计算,似乎学习运算律就是为了简便计算。同时,在教学中还发现学生不能很快地从具体情境中抽象、辨析运算律。所以在设计本单元作业时侧重在具体情境中构建运算律意义的理解,对研究运算律的方法进行建模,便于学生将方法进行迁移,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小数、分数中去。
在下题中第(1)题和第(2)题由算式想图,联结算式与图的面积模型,通过几何直观让运算律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第(3)题考查学生阅读、观察的探究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情境以及算式与图的联结,对研究问题思考路径的模型建构,容易形成数学活动经验。其实本单元的数学思想方法存在共性,通过乘法分配律的研究思考路径的模型建构,也能促进学生对方法进行迁移,形成其它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维。
![]() 三、编定大单元长作业,突出“做”作业的过程
除了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去研究大单元作业设计,还可以通过设计大单元长作业,来突出“做”作业的过程。长作业是以探究为主、类型多样的创新作业,不仅指时间的长短,而是强调放长学习过程、思考过程、理解过程,让学生能更从容地学习和思考,从而促进知识的联系综合。它的作业形式应包括动手实践、绘画交流、社会调查等,贯穿在单元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能真正关注学生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依托大单元的教学,探索作业设计的路径,关注知识关系和知识结构,能让学生实现有结构地练、有关联地学,最终实现减负增效、发展思维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