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缓解小学生家长心理焦虑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智慧教学环境下的学习情境创设
7版:教育家精神知与行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3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33期  下一期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车俊生 发布日期:2025-03-26 16:16:37

□舒城县杭埠镇中心学校  车俊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技能。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巧妙地围绕数学知识点设计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基于数学概念的提问技巧
  (一)明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问题
  以函数概念为例:“在 y=2x+1 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那么对于每一个确定的x 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函数来表示?”这种问题能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理解函数概念的内涵,即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再问:“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与函数概念有什么关系?它们的范围是怎样的?”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的外延。
  (二)对比相似概念的问题
  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概念后,提问“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学生能更清晰地理解相似三角形是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而全等三角形是形状和大小都相同,进一步深化对两个概念的理解。
  二、针对数学定理的提问技巧
  (一)定理推导过程的问题
  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问“我们通过测量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得到了一些数据,那怎样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三边的关系呢?”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去探索勾股定理的推导。还可以问“除了课本上的方法,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来证明勾股定理吗?”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定理应用条件的问题
  对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问“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两个角的度数,能否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如果图形是四边形呢?”通过改变条件,让学生明白定理的应用范围和条件。在讲解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定理后,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个定理?如果只知道是等腰三角形,没有其他条件,能直接得出三线合一吗?”帮助学生准确应用定理。
  三、围绕数学公式的提问技巧
  (一)公式推导来源的问题
  以完全平方公式 (a + b)2=a2+2ab+b2为例,问“我们可以通过多项式乘法来推导这个公式,那有没有直观的几何方法来理解它呢?”引导学生从代数和几何两个角度理解公式的来源。
  (二)公式变形与应用的问题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x = [-b±√(b2-4ac)] / 2a,问“当 b2-4ac>0、b2-4ac=0、b2-4ac<0 时,方程的根分别有什么情况?这个公式还能怎样变形来解决其他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公式的灵活应用和不同情况下的结果。
  四、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的提问技巧
  (一)解题思路启发的问题
  在求解几何证明题,如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时,问“我们学过哪些方法可以证明线段相等?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性质还是其他方法?本题中给出的条件更适合哪种方法呢?”引导学生梳理解题思路。
  (二)检查解题步骤的问题
  学生完成一道应用题的解答后,问:“我们在列方程解题时,方程两边的量是否表示的是同一个物理量?单位是否统一?计算过程有没有错误?”培养学生严谨的解题习惯,学会自我检查。
  五、提问时机的把握
  (一)新知识导入时
  在引入因式分解概念时,问:“我们知道整数可以分解因数,那对于多项式能不能也进行类似的分解呢?”在新知识与旧知识有联系的地方提问,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顺利导入新课。
  (二)知识深化时
  当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有了初步掌握后,问:“如果方程中有分母或者括号,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引导学生从简单方程过渡到更复杂的方程求解,深化知识的理解。
  (三)总结归纳时
  在学完某一章内容,如四边形后,问:“我们学习了哪些特殊的四边形?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通过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六、提问方式的多样性
  (一)集体提问与个别提问结合
  对于简单的回忆性问题,如“什么是有理数”,可以进行集体提问,让全体学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对于较难的问题,如探究性问题,可以个别提问,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开放式与封闭式问题搭配
  在讨论数学问题的解法多样性时,问“解决这个问题你有哪些方法”,这是开放式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而问“这个方程的解是x=2 吗”,是封闭式问题,用于检查学生对特定知识点的掌握。
  课堂提问技巧与数学知识点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时机和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提高其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提问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数学课程的发展,让课堂提问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力助推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