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西部 不以山海为远 邹缘珺:在西部“自找苦吃” 张锐:声声叮嘱化作服务西部原动力
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3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33期  下一期
张锐:声声叮嘱化作服务西部原动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徐慧 发布日期:2025-03-26 10:42:12

  “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它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共产党员要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等你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时,一定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祖国建设和人民幸福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自张锐记事起,爷爷语重心长的叮嘱总会回响在耳畔。没承想,就这样念叨着、念叨着,2023年,从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毕业的张锐,响应共青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热血号召,毅然决然地加入了西部计划志愿者行列,背起行囊,踏上了宁夏这片充满热情与希望的热土。

  “我从小在爷爷家长大。爷爷是一名老党员,他从小就喜欢给我讲共产党的故事,他的叮嘱就像是春风细雨,在我的内心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张锐说,2019年5月27日,自己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跃跃欲试。毕业之际,校团委组织了西部计划宣讲会,那句令人心情澎湃的口号在他耳边振聋发聩:“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没有一丝犹豫,张锐告别亲人和熟悉的地方,拖着笨重的行李,满怀对西部的向往,踏上了开往宁夏的列车。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凤岭乡人民政府,张锐展现出谦虚谨慎、热情周到、乐于助人的品质,迅速融入办公环境。为了能够尽快熟悉业务、让自己快速进入工作角色,他积极学习相关政策文件、业务知识,并积极参与到各类业务培训及活动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了克服语言沟通的难题,他主动走村入户,与当地村民促膝长谈。在单位领导指导、同事协助以及个人的不懈努力下,他迅速摆脱了学生时代的稚气,克服了语言不通的困难,逐渐代入了基层工作者的角色,实现了思想与行为的快速转变。
  工作步入“正轨”后,他负责协助民政、团委和办公室工作,主要协助民政员收集临时救助、低保资料,并入户走访、实地考察农户经济情况,核实准确后上传数据资料到民政系统,最终将救助资金及时发放给农户。
  除了办公室日常工作,他还积极参加乡政府和团县委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加防汛、防震应急演练活动,冬季除冰扫雪、禁毒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村入户,深入一线,参加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参与助农产品直播活动,交易金额达13万元;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志愿者的担当与奉献,诠释了对西部地区和西部人民的热爱。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我挥洒的青春与汗水,更有我深深的爱与牵挂”。张锐动情地说,这一年西部计划经历是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教会了自己坚韧与奉献,更明白了责任与担当。在隆德县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民健身大拜年”全县职工篮球赛上,张锐被评为“优秀运动员”;并荣获2023~2024年度隆德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称号。
张锐入户走访中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徐慧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