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颍州区:让思政教育有“知”有“味”
03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3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33期  下一期
阜阳市颍州区:让思政教育有“知”有“味”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银燕 徐徐 发布日期:2025-03-26 10:39:20

  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教学体系并不困难,但更为重要的是使之真正成为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阜阳市颍州区各中小学通过实施一系列“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校本课程,巧妙地将教科书知识、校园生活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不仅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还实现了从“思政课一体化”向“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全面提升。

“思政+美育”解锁德育新方程式
  对非遗剪纸技艺传承人、阜阳市南京路第二小学副校长张艳来说,如何用美育“密码”解锁德育新方程式是她近两年思考较多的问题。“小学阶段的思政教育应该注重感知与感悟,我想既然学生们喜欢剪纸社团课,那为何不结合非遗技艺,让学生在轻松的心情中受教育呢?”自2009年起,阜阳市南京路二小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将剪纸技艺引入校园,一群热爱非遗文化的少年在张艳的带领下踏上了独特而充满惊喜的成长之旅。天安门、冬奥吉祥物、“福”字、窗花、中国结、中华巨龙……在张艳的指导下,一张张红纸在学生们手中变成不同的图案,不仅使思政课摆脱了“枯燥乏味”的标签,也让南京路二小的“艺术思政教育实践探索”成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最佳注解。
  从最开始的跑调到勇敢开口,再到开通个人视频号大胆展示歌唱才华,阜阳市北城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巍(化名)在音乐教师刘东娟指导的合唱社团里找到了自己的最爱,过去那个自卑腼腆的孩子变成了今日校园里的闪亮之星。
  阜阳市六里小学柳编社团自成立以来,已有600多名学生学习了这项非遗技艺,学生们不仅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和劳动的价值,也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非遗传承有了源头活水。笔尖流转的天马行空,绘制出一件件美好的扇面,阜阳师范大学附属南京路中学的团扇社团以团扇为载体,将书法、绘画、篆刻等结合在一起,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阜阳市程集镇乡村学校少年宫陶艺社团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更逐步激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与热爱。颍州区各学校通过一项项卓有成效的非遗“美育+思政”校园案例,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三十多位非遗传承人常年活跃于颍州区各中小学,三万余名师生参与其中,打造出“美育+思政”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育人链条。

“班会思政”发挥融合育人作用
  “爸爸妈妈给我的爱变少了,我不想和弟弟分享蛋糕”“弟弟也犯了错误,妈妈为什么只批评我”……“二胎时代”来临后,很多学生的家庭结构悄悄发生变化,阜阳市莲池小学教师庞静静敏锐地觉察到,“大可爱”面对“小可爱”的到来,出现了一些情绪上的“应激反应”,就组织开展了一场“家有二胎小淘气”主题班会。
  庞静静首先让学生们从哥哥姐姐的角度交流一下家有弟弟妹妹的种种烦恼,为他们提供一个情绪发泄的平台。随后让学生们继续分享“和弟弟妹妹相处的过程中特别骄傲自豪或者开心的时刻”,通过家长提供的家庭图片、视频中互相陪伴的温馨画面,再次引导学生认识到当与家中的弟弟妹妹发生冲突时,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考虑弟弟妹妹的年龄”“注意身份的转变”等几方面进行心理疏导,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们懂得了如何处理兄弟姐妹间的摩擦与矛盾。
  你想学会管理时间,跟“拖拉症”说再见吗?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颍州分校教师李文涛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想得多、做得少,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方式存在问题,为了引导学生告别拖沓的习惯,提升学习效率,李文涛组织开展了以“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卓越自我”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和学生们一起探讨“拖延”是什么?为什么会导致拖延?怎样摆脱“拖延”?他通过播放钟摆的小视频,引导学生们关注到时间的流逝是不知不觉的,再围绕“你有没有拖延的经历、这个经历给你带来了什么后果、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三个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分享。在李文涛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踊跃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拖延小故事”。分享环节过后,李文涛为学生们提出了几个摆脱拖延症的小建议:根据学校日常作息表列出并计算出自己的可支配时间,利用“四象限”法则、“番茄”工作法等时间管理方法提升学习效率。一场生动而不失深刻的班会课不仅缓解了紧张的学习任务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更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及时找寻自身的拖沓行为,提高认知,掌握战胜拖延症的方法。
  颍州区的教师们积极探索主题班会的思政内核,想方设法上好每一节主题班会,以魅力班会提升班集体思政育人能力。阜阳市大田中学教师陶丙静在主题班会中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使用手机的利弊关系、成瘾原因、戒瘾措施以及合理利用等方面,加深学生对手机利弊的认识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手机;阜阳市六里小学教师康晓黎以“有话好好说”为主题,以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在校内外使用文明用语,能够促进师生、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阜阳市文峰中心学校教师韩亚敏以“闪闪发光的我”为主题,通过“独一无二的我”“我的渺小和伟大”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接纳自己,提升学生的自信力……一堂堂主题鲜明、内容深刻的微班会,让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饱含教育智慧,彰显出颍州区教师优秀的专业素养。

思政课紧密联系实际
  “高中生思维活跃、获取信息的方式多元,必须将鲜活素材引入课堂,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帮助每个学生在思政课上找到成长的方向。”对于长期工作在思政课教学一线的阜阳市红旗中学教师宁勇来说,思政课的生命力在于紧密联系现实。
  宁勇在教学中一方面注重“国之大者和基层民生”相融合,以党史教育、榜样激励、生涯规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回望历史、观照现实、对话未来中,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从学生的普遍性问题入手,针对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舍友矛盾、学习动力不足、人际交往困惑等问题,不定期在课堂上组织“辩论”,主题诸如“普通人的失败与伟大”“合群重要还是灵魂独立而自由重要”“人为自我而活有错吗”“佛系人生是对还是错”等讨论,在学生激烈的讨论后,宁勇沿着答疑解惑的认知路径展开教学,沿着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社会常识出发,围绕相关辩题真学、精思、明辨,去完成从心系个人成长到心怀“国之大者”的转变,去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在“辩论”中提升了思政课活力与实效。
  阜阳市第十八中学团委书记侯艳将“双十二”的商业概念变成鲜活的思政课案例,激励学生从“我想要”到“我想做、我能做、我现在做”。
  “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设计课程就像给孩子做饭一样,必须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为他们准备对胃口的‘菜品’,学生们才会喜欢,效果才会好”。侯艳密切联系当今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通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可和共鸣,最后实现育人价值的精准输出,使得原本难讲、学生深感枯燥的道德与法治课变为学生最爱上的课程,成为具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

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共同体
  据悉,六年来,颍州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将学校的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一号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课堂渗透的精准滴灌”和“思政德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据了解,仅2024年,各学校领导干部上台讲思政课就达三百余场,面向全区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分学段开展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近40次,全区已经组建起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跨学科、跨领域、高素质的思政教学团队,共计百余名教师在国家级,省、市、区级思政课比赛中获奖。
  为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资源,颍州区的教师们将“时代大命题”微化为生动可感的“思政小课题”:如阜阳市北城小学在校史中寻“根”溯“源”,找寻学校的历史发展轨迹,阜阳市汇鑫小学探寻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契合点,鼓励学生通过歌唱将自身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奋勇前进的力量,阜阳市六里小学把“礼仪+习惯”作为学生成长基石,以一系列的启蒙礼、孝德礼、感恩礼课程完善多维式育人新格局。阜阳市第十五中学以“知心信箱”为平台,及时疏导解决学生心理隐患问题,化解校园矛盾纠纷,帮助学生们健康成长。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们充分依托课堂主渠道,在教学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中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设计出“内容融合、场域融合、资源融合”的思政教育课。
  阜阳市颍州区教育工委书记、局长赵松涛告诉记者,所有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益的教育都是大思政课的内容,所有导向教材观点和结论的问题都是教学任务的起点,颍州区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育人功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已初步形成育人共同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深化实践思政,让思政教育有“知”更有“味”。

阜阳市红旗中学教师宁勇的思政课紧密联系现实,提升了思政课活力与实效
阜阳市莲池小学教师庞静静针对学生情绪变化设计主题班会课内容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颍州分校教师李文涛(左一)和学生课间谈心

□本版稿件由刘银燕、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