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在行走中感受长江文化的生生不息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邓佳佳 发布日期:2025-03-26 10:36:21 |
□马鞍山市第一中学904班 邓佳佳 这个春天,马鞍山市第一中学的学子们踏上了“了解母亲河 保护母亲河”长江文化生态研学之旅,自滨江文化公园徒步至薛家洼生态园。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领略了长江的壮美,更感受到长江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
第一站来到荷包山上的虞公亭,这里是为纪念南宋时指挥“采石大捷”的文官武将虞允文所建。在这里,我感受到长江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第二站是横江渡,站在古渡口,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变迁。第三站我们来到咏遇台。相传东晋时,谢尚月下遇袁宏,二人诗文相会成佳话。李白曾在此感叹:“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孕育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智慧。此次研学的终点站是薛家洼生态园。马鞍山人通过整治,让薛家洼“旧貌”换“新颜”,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这次研学让我明白,长江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文化的河流、历史的和精神的河流。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有责任了解母亲河、保护母亲河,传承文化的力量,使长江真正成为“人民的长江”。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