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县第二中学:千缕金丝盘锦绣 万点琅彩绽青春
04版:缤纷社团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3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3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32期  下一期
五河县第二中学:千缕金丝盘锦绣 万点琅彩绽青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仲磊 发布日期:2025-03-24 11:29:33

社团名片

掐丝珐琅工作坊

□本报记者  张仲磊
  掐丝珐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秉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五河二中成立掐丝珐琅工作坊,并开设掐丝珐琅特色社团活动课程,力求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艺术文化。
  从2024年9月开始,该校每周安排两次掐丝珐琅特色社团课程,负责社团课教学的是该校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以课堂为主阵地,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反思——实践,不断总结设计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让掐丝珐琅这门传统技艺在五河二中校园焕发新生。
  据介绍,在教学中,该社团将传统与现代结合,鼓励学生将现代审美和创意元素融入掐丝珐琅作品中,创作出既传统又时尚的作品。同时,与美术、设计等相关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通过掐丝珐琅制作实践,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劳动素养。”社团指导教师顾新新说。
  2024年11月,该社团在市级展览中获市二等奖的好成绩,同年12月该校掐丝珐琅相关市级课题也立项成功。
  “我们坚信,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爱掐丝珐琅这一传统技艺,还能在他们的心中播下艺术创新的种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顾新新告诉记者。

学生们在上社团课
掐金丝 点琅彩
教师在指导

学生感悟
  记得我第一次来到掐丝珐琅社团,就被五彩缤纷的珐琅作品深深吸引,看到老师用金色丝线在书签上轻松制作出漂亮的图案,我便跃跃欲试,可一节课下来我粘贴的丝线歪歪扭扭不成样子。我很受打击,但又不甘放弃。在老师的鼓励和悉心指导下,我从简单的直线、弧线开始练习,每节课都沉下心来,按老师的要求以“工匠精神”来要求自己。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我的掐丝珐琅作品越来越好了,多次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我们的作品还参加了市级展览,并获得了市二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学习掐丝珐琅,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耐心。我也懂得了,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掌握好一项技艺。同时,通过学习掐丝珐琅也让我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技艺,我会将这门传统技艺传承和弘扬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掐丝珐琅的魅力。
    ——八(2)班  邵艺阳 

  还记得第一节课,老师播放了许多掐丝工艺的视频。从拓印开始,接着上胶、掐丝、涂料,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新奇与趣味。看着视频里的操作,我原本急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多了几分耐心,这都是掐丝珐琅的功劳。
  我制作的是一只小老虎。拓印时,老师在一旁耐心指导,教我如何让线条更流畅、造型更精美;上胶时,老师一步步示范,动作娴熟又细致;对我来说,最难的环节当属掐丝,好在老师一点点地教,让我逐渐掌握了技巧。真的特别感谢老师,她细心、温柔又有趣,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欢乐。涂料环节,老师提前录好视频供我们学习。制作时,教室里安静极了,每个人都沉浸其中,认真专注。
  掐丝珐琅,这门珍贵的传统技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用心去学习、传承的文化瑰宝。
  ——七(14)班  张梓涵

  第一节社团课上,“掐丝珐琅”这个古典而优雅的名字一下子把我紧紧地吸引住了,心里暗暗猜测,可能是手工制作一类的东西吧,回去上网初步了解一下,果然是手工制作。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掐丝珐琅”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入社团之后才发现,“掐丝珐琅”手工制作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要想学好还真需要付出不小的努力。刚开始学习制作时,一不小心双手和木板上都会沾满胶水,搞不好就会前功尽弃。无奈之下,我和搭档虚心请教了社团老师,在老师的辅导帮助下,让我们知道了问题所在:一方面我们胶水挤的太多,另一方面性子也太过着急,所以才会弄得到处都是胶水。在辅导老师手把手的教授下,终于掌握了技术要领。我和搭档做起来再也不像先前那样手忙脚乱了,之后的作品大有进步,拓印、涂胶、掐丝,整个过程做起来可谓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七(15)班  张傲男


教师点评
让掐丝珐琅走进课堂
□社团指导教师  顾新新
  作为一名有十几年教龄的一线美术老师,我认识到在初中美术课堂中“非遗”学习不仅仅只是知识和技法的学习,更是一种创新的传承,我们希望将掐丝珐琅与我们今天的校园文化和乡土文化相结合,不断创意出新的作品。让这门古老的传统工艺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美术教育的本质不在于把篮子装满,而在于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单一的知识讲解和技法传授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于是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反思,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让掐丝珐琅真正走进初中美术课堂有更多的实操性。
  虽然我们的掐丝珐琅课程只是在实验和创新阶段,在课程实践探索过程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地反思和改进,就一定能有更大的突破。一件作品的完成需要将多学科知识融合,结合经验和技法的运用,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我们期待未来能继续探索创新,为学生带来更精彩的掐丝珐琅课堂体验。

 
书记寄语
非遗点亮校园文化之光
□五河县第二中学团委书记  王  利
  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开设体育、音乐、美术等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平台。其中特色社团“掐丝珐琅”以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为核心,为学生们搭建了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激发了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技巧得到了锻炼,同时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希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学校也会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民间艺术家等专业人士为社团开展讲座,提升社团的专业性和趣味性。同时,积极与当地文化馆、博物馆等机构合作,争取更多资源支持。
  希望同学们多参加展演展示活动,学校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栏、校报等平台宣传社团活动和成果。
  希望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非遗文化与美术、音乐、历史等相结合,在学习中感受非遗魅力。学校会继续支持和推动社团的发展,我们一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