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青年返乡创业正当时 徐永祥:在乡土上筑兴农梦 王亚楠:养好每头牛 “青”力点燃返乡创业激情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3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3月20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31期  下一期
“青”力点燃返乡创业激情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慧颖 发布日期:2025-03-20 19:30:13

书记说


□团亳州市谯城区委书记  刘慧颖
  团亳州市谯城区委始终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深入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把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路径,关注青年人才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构建“搭平台、送政策、优服务”全链条体系,助力青年人才与家乡双向奔赴。
  搭平台聚合力,让青年“有处可栖”。凝聚青年返乡创业,搭建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是关键。针对青年返乡初期“落脚难、融入难”等问题,团区委联合区委人才办打造亳州市首家“青年人才驿站”,为来谯求职创业青年提供免费住宿、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累计接待青年300余人次,帮助41名青年人才在谯就业创业。依托“青年人才驿站”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政策解读等活动20余次,一对一服务青年人才235人次,推动返乡青年与本地企业、行业协会建立合作。赴长三角地区高校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2次,帮助20余家药企、农企搭建交流平台,现场达成合作意向10余项。连续多年开展“雏鹰归谯”品牌项目,通过“看家乡”“返家乡”“三下乡”等系列活动,每年吸引300余名高校学子暑期返乡实践。
  送政策助发展,为青年“保驾护航”。政策是青年创业的“及时雨”。团区委以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建设试点为契机,联合27家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聚焦青年关心关注的就业、教育、健康、婚育、住房等重点领域,推动出台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政策举措40余项。组建“创业导师团”,遴选青联委员、行业领军人物等35人,开展创业沙龙等面对面交流活动,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一对一”指导,帮助解决技术攻关、市场拓展等难题51个。持续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举办创新创业训练营4期,300余名创业青年参加培训。积极落实“皖北青年创业贷款贴息”政策,今年为符合条件的28个青年创业项目争取扶持资金,助力创业项目顺利起步。
  优服务营氛围,给青年“贴心呵护”。引领青年返乡创业,精准服务是保障。建立“青年创业诉求直通车”机制,通过“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推动解决政策落实、基础设施等问题15件。成立青年创业就业志愿服务队,为创业者提供法律咨询、财务指导、人才招聘等专业服务。管理服务花茶健康领域政企微信群,群内花茶企业达430余家,严格落实半小时受理、一小时交办、24小时办结、一天内回访的闭环办理机制,24小时“在线”为企业提供“扁平化”“短平快”“零距离”服务。聚焦青年“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推进爱心暑托班、青年夜校、青社学堂、交友联谊会等品牌项目65场次,服务1000余人次。
  如今的谯城正以“城纳青才”的胸怀和“青创无忧”的生态,让返乡创业青年“回得来、留得下、干得好”。团区委将持续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用更具温度的举措、更有力度的支持,为青年创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点燃更多青年扎根家乡、建设热土的澎湃激情,为谯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