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王亚楠:养好每头牛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徐 发布日期:2025-03-20 19:29:45 |
在鸟语花香的春日里,鹅叫与牛哞交织成一曲自然交响乐,养牛人王亚楠的牛舍农场里生机盎然。 2012年,王亚楠大学音乐制作专业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谯城,接过父亲手中的养牛接力棒,在古城镇创立了亳州市谯城区兴亚养殖场。
“我渴望在农业领域有所贡献,也热爱养牛”。王亚楠回忆道,他承包了古城镇后许村的一个废弃窑厂,并在上面建起了牛舍,“起初只有一间牛舍,30多头牛。启动资金是我大学四年期间赚得的几万元,加上父亲支持”。
王亚楠起初主要饲养育肥牛,从东北和内蒙古引进小牛进行育肥,然后销售。养牛投资大,周期漫长,“西门塔尔黄牛需要两年才能出栏,安格斯黑牛则需要30个月,而和牛的育肥周期甚至超过3年”。
随着牛群数量的增加,牛舍也相应扩建。两年后,在专家的指导下,王亚楠开始着手肉牛的繁育工作,最初是西门塔尔黄牛,随后是安格斯黑牛。2022年王亚楠建成了第二个牛场,一年后,他开始自营销售牛肉,在当地开设了两家牛肉铺,并通过直播平台销售牛肉。
王亚楠饲养的肉牛主要以小麦和玉米的秸秆为食,而皖北地区正是秸秆的主要产区。为此,他投资建立了一个占地18亩的秸秆饲料加工中心,并与当地农户签订了秸秆收购协议,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链:秸秆喂养肉牛,牛粪则作为肥料用于农田,施用于小麦和玉米地,或埋入果树下。
作为新农人,王亚楠不满足于仅仅成为养牛人,他渴望突破传统,拥有自己的创新技术,“在团谯城区委等帮助下,我们与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安格斯黑牛的胚胎移植,已经成功培育出三头牛。”王亚楠介绍道。
在兴亚养殖场,记者看到了一座新建的科技小院,内有实验室、寝室、食堂等,“每年都有畜牧专业的大学生来我这里进行课题研究,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优越的吃住和研究环境”。
安格斯黑牛是一种适合舍饲的品种,与草原上培育的其他品种不同,王亚楠计划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实现自繁育,“虽然自繁育的成本较高,但长期来看效益更好,且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从10年前面对牛拉肚子这样的小问题都束手无策的“小白”,到如今的养牛专家,王亚楠致力于养好每一头牛,做好每一块肉。
从养大养活到养好养健康,并且实现自繁育,王亚楠在养牛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