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社区开出“团百花” 人才兴皖“就”在江淮 非遗滚车“童”传千年薪火 我省进一步完善普惠托育服务收费政策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3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30期  下一期
非遗滚车“童”传千年薪火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崔安 发布日期:2025-03-19 10:17:11

□本报记者  谢婷婷

 通 讯 员  崔  安
 
  本报讯  春日的午后,阳光正好。在黄山市黄山区仙源中心学校的操场上,非遗社团的学生们伫立在高大红火的轩辕滚车前,认真聆听非遗传承人项玮老师关于滚车技艺的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两两配合,一左一右扶住车轴,鲜红的车轮时而直线疾驰,时而弧线旋转,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据悉,轩辕滚车是轩辕车会的主要表现形式。轩辕车会是黄山脚下先民为纪念中华人文始祖、车的发明者轩辕黄帝而流传千年的一项大型民俗活动,又称“车公会”或“车会”。2006年,轩辕车会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年来,仙源中心学校立足地域文化优势,自2021年将非遗传承与少先队工作深度融合,通过“文化寻根——技艺传习——创新实践”三阶育人模式,将轩辕滚车纳入少先队的特色活动,让千年滚车技艺在红领巾阵地焕发新生。该校利用队会、社团活动等时间,组织队员进行滚车练习和表演;创新开设非遗文创坊,利用课后服务、大课间等时间,组织学生开发非遗主题文具、利用废旧材料设计滚车模型,运用多种材料绘画、捏造滚车,让非遗文化在动手实践中入脑入心。该区教育主管部门则在政策、师资、课程、活动等方面统筹各方力量,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充实和培养非遗教学师资,组建“非遗大师+辅导员+学科教师”指导团队,邀请轩辕车会省级非遗传承人项玮驻校授课,共同开发特色队课。2023年,仙源中心学校入选全国非遗进校园创新实践基地。
  轩辕滚车的传承不限于当地校园,还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舞台。去年10月,仙源中心学校33名队员参与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手牵小手》的录制,在黄山区六角楼广场表演学生版的轩辕滚车。活动让轩辕滚车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野,增强了队员们的文化自信,也激发了他们传承非遗的热情。
  黄山区教育工委书记、局长汪雷春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劳动成果与智慧的结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教传文、以文育人’的模式,引导学生不仅做非遗技艺的学习者,更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助推植入式的‘非遗进校园’向常态化的‘非遗在校园’转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