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乡土情深 中国之根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筱妍 发布日期:2025-03-17 10:26:03 |
□高三(7)班 张筱妍 辅导教师 丁华印
在岁月的长河中,乡土始终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底色。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这片土地的认知,让我在字里行间触摸到了乡土中国的脉搏,感受到那份质朴而厚重的力量。
乡土中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眷恋。从古老的农耕文明开始,土地便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祖辈们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播种、收获,代代相传。他们对土地有着近乎神圣的敬畏,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他们的希望与梦想。在乡村,人们的生活节奏或许缓慢,但那份对土地的执着却从未改变。他们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春种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与土地的亲密接触,孕育出了独特的乡土文化。从古老的农谚到世代相传的习俗,从乡村的庙会到热闹的集市,无一不体现着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与依赖。这种眷恋,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乡土中国,是人情味的温暖。在乡村,邻里之间的关系紧密而融洽。人们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这种淳朴的人情味是现代社会中所稀缺的。在乡村,人们重视家族和亲情,家族的纽带将人们紧紧相连。家族中的长辈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教导着晚辈,传承着家族的优良传统。这种家族观念不仅维系了家族的和谐,也成为了乡村社会稳定的基石。在乡村,人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这种价值观在世代传承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它让人们懂得了尊重自然、尊重他人,懂得了勤劳、善良、诚信等品质的重要性。这种人情味的温暖,让乡村成为了人们心灵的港湾,无论走多远,人们都会怀念那份淳朴的人情味。
乡土中国,是文化的传承。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发源地,许多古老的文化在这里得以保存和传承。从传统的手工艺到民间艺术,从古老的传说故事到丰富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瑰宝在乡村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乡村的庙宇、祠堂、古建筑等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记忆。在乡村,人们通过各种仪式和活动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这些仪式和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乡土文化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乡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困境。一些古老的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一些民俗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无论我们走多远,乡土始终是我们心灵的归宿。那是童年时在田野里奔跑的欢乐,是与邻里一起分享美食的温馨,是长辈们在耳边的谆谆教诲。这些记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