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支教的意义在照亮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蕾 发布日期:2025-03-14 10:41:19 |
□淮北师范大学薪火义务支教社 张 蕾 和很多人一样,最初萌生去支教的念头源于某些偶然的瞬间——可能是小时候翻作文书了解到支月英老师的经历时,可能是从网络上看到基层从业者的记录视频时……第一次对“支教”有概念是在中学时期,当时我的英语老师从市里来到我校支教,三年期满就会离开,于是“换个地方教书”是我对支教的第一定义。2022年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后的我被一群“薪青年”吸引,“同学,薪火义务支教社了解一下吗?”接过一张宣传单,加入一个大集体,我的支教故事自此正式开始了。
作为一名薪火义务支教社的志愿者,我的志愿服务时间并不长,还记得我第一次去小学支教时,还没下车就有学生围上来大声喊着:“‘薪’老师来了,‘薪’老师来了!”在此之前我只在视频中见过这种场面,我很受触动,在上绘本课时都觉得恍惚,我发现学生们的眼睛总是亮亮的,像是有星星在其中闪耀。我进而觉得支教好像不只是换个地方教书,还在于点亮孩子们眼神里的光。
去支教,我们一直在行动。2023年暑假,我和队友们去到了湖南省永顺县灵溪镇第四完全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在那里,我和语言习惯、生活习惯不同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了15天,从陌生到熟悉,我们以知识为媒介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我们坐在校园的树荫下一起聊小镇外面的模样,我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找到自己的梦想,而他们说“等我长大了,我想去你的家乡看一看”。
“老师,谢谢你!”这是2024年暑假我在界首市第三小学支教时一名学生在课后悄悄对我说的话。他是一个身体行动略微不便的男生,平时也显得有些沉默寡言,当其他学生都在美工课上兴致勃勃地折纸时,他却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熟练操作,看见他有些失落的样子,我说:“要不我们一起做吧。”带着期待,我们在下课前共同完成了作品,看见他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我也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温暖。课后,他走到我身边,轻轻说了声“谢谢”。一句“谢谢”,虽轻犹重,我愈发明白,支教的意义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倾听,是帮助学生点燃内心希望的火花。
做支教志愿者以来,我们总会受到来自学生、家长、学校等多方的肯定与支持,他们感谢我们用知识点亮学生心中希望的灯塔,但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被照亮的人呢?支教从来不是单向给予,而是双向成长和治愈;它不是居高临下的“拯救”,而是平等心灵的共鸣,是我们在热情点亮梦想的同时,遇见的最为纯粹的温暖和力量。
![]() 张蕾在课堂上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