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赴一场“善”的温暖接力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马文娟 发布日期:2025-03-14 10:40:38 |
□“安徽好人”、蚌埠市蓝天救援队成员 马文娟 我出生在流淌着淮河水的蚌埠市。父母是邻居眼中的“老好人”“活雷锋”,他们用二十余年“蚌埠好人”的足迹,让我逐渐读懂了“善”字,并在我心里种下了一粒温暖的种子。
碰到突然下雨,帮邻居收回晾晒的衣服;天黑了,帮邻居找回贪玩不回家的孩子;周末放假,帮助父母给孤寡老人送去热乎的饭菜……小的时候,我就被邻居夸赞为“小雷锋”,每当听到这样的赞美,我的心里总是暖洋洋的。
邻居孙大哥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并在一次外出作业时摔断了腿,他的妻子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他一家“雪上加霜”。父亲每周三次背着他上下楼,到医院透析和检查身体;母亲则一个人做起了两家人的饭,变着花样给邻居补充营养。我听说后,就琢磨着应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们。于是将孙大哥需要社会救助的事情录音输入音响,然后骑着三轮车沿街播放。没想到效果很好,当天收到了5800多元捐款,后来十多天里就一边帮助孙大哥接送幼儿园的孩子,一边骑车募捐,街坊邻居和陌生人纷纷加入进来,一起帮助他凑齐了治疗费。那段时间里,毫无血缘关系的两家人过成了胜似亲人的一家人,邻里间的温暖让孙大哥重新坚定了与病魔抗争的决心。这件事情让我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来善意真的可以像蒲公英一样借风就能播种。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我后来加入蚌埠智慧之光公益协会和蚌埠蓝天救援队。尤其是在蓝天救援队,我训练体能、学习技巧,从不觉得自己是女性就减少训练量。每次参与紧急救援,虽有风险,但挽救的却是一个个家庭的安危和完整,每当想到这里,我便没有了畏惧,只顾冲锋向前。现在,我经常走进学校,为学生们带去安全知识课堂,当我穿着蓝天救援队制服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认真听讲的学生们的眼神,总恍惚看见许多年前躲在门后偷看父母做好事的自己。父亲至今不理解我为何要参与抢险救援任务,就像当年爷爷奶奶不理解他为何总把辛苦钱借给别人,我想这就是“善”在传递,而且握在手心越来越紧。
从骑着三轮车单打独斗,到带着更多志愿者穿梭在大街小巷,我渐渐明白:父母那代人是用体温捂热寒夜的火塘,而我们这代人是要把星星火种聚成不灭的灯塔,在寒冷的夜晚,照亮一个个家庭。就像淮河水永远向着大海,善意终将在传承中奔涌成潮。
![]() 马文娟(后排左一)参与防溺水主题活动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