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从“活动参与”到“生活方式”:培育高校志愿服务新常态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庞秀艳 发布日期:2025-03-14 10:37:06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七十三期高校中青班学员、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庞秀艳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大学生是志愿服务队伍中最具活力的一个群体,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校要主动作为,从价值引领、能力进阶、制度融通等方面培育志愿服务新常态,真正让志愿服务从大学生 “活动参与”转变为“生活方式”。
价值引领:健全特色鲜明的志愿文化体系。强化价值引领是推进志愿服务的首要任务。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推动志愿文化融入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共识。要做好志愿文化宣传阐释,厚植志愿文化基础,讲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讲好新时代雷锋精神。要加强和推进志愿服务学科建设,将志愿服务纳入通识教育体系,嵌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志愿精神选修课。要发挥红色资源作用,开设“红色志愿服务”特色模块,组织学生参与革命老区教育帮扶、红色文化宣讲等活动,厚植家国情怀。要注重校园文化浸润,营造志愿文化氛围,通过打造“志愿文化”品牌活动,孵化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进阶:构建“阶梯式”培养支持体系。新时代赋予了高校志愿服务丰富的内容供给,同时也更加要求志愿者提升服务质效。不同的服务场景需要大学生具备不同的志愿服务能力素养,高校要积极构建“阶梯式”培养支持体系。在“基础”层,要重点培养大学生掌握志愿服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在“骨干”层,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领导”层,要重点培养整合资源、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同时,按照志愿服务内容供给类型,在政策宣讲服务领域,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重点培养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在民生服务领域,如失独老人、儿童关怀、残障帮扶等,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共情能力、沟通技巧与危机干预能力;在专业技术服务领域,如法律援助、医疗义诊、心理疏导等,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在应急响应服务领域,如灾害救援、疫情防控等,要重点培养大学生标准化流程操作与团队协作能力;在国际事务服务领域,如奥运会志愿服务、国际会议保障等,要重点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及时准确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制度融通:健全坚实有力的支持保障体系。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志愿服务制度是推动志愿服务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标志的基本保障。要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整合校内资源,加强校地合作,设立统一开放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划拨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经费,与地方政府共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运行、项目开发、业务交流、承接公共服务等提供支持。要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日常管理和志愿服务项目安排等规章制度,将志愿服务与志愿者个人成长发展有机结合,把志愿服务作为公务员考录、企事业单位招聘、相关评优评先等重要参考。要加强公共事件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和机制建设,明确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权责关系、角色定位和保障措施,建立“公共事件应急志愿服务”共同体,形成协调联动的志愿服务机制。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