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青春汇暖流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曾荣贵 徐徐 发布日期:2025-02-28 10:24:37 |
今年寒假期间,阜阳市颍东区返乡大学生们在团颍东区委的号召下,身穿红马甲走上志愿服务岗位,阜阳火车站和汽车东站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守护者”——264名大学生志愿者。他们通过“抢”名额的方式,积极参与到“志愿青春行,温暖回家路”暖冬行动中,为返乡旅客提供暖心服务,用青春的热情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颍东区訾营社区、和谐路社区等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老师”——76名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早出晚归,坚守在“青耕学堂”,以志愿者“小老师”的身份,为孩子们辅导作业,教做手工、绘画等,让他们度过一个快乐、充实且有意义的寒假。 名额 比“抢”春运车票还难
“你别挨我太近,影响我信号!”在阜阳火车站的“环卫驿站”前,志愿者们紧握手机,焦急等待着暖冬行动群里的接龙发帖。每次活动仅开放30个名额,而参与报名的志愿者有260余人,名额往往在短短几秒钟内就被“抢”完。志愿者们笑称:“这比抢春运车票还难!”
“我报上名了,第八个”“太快了,我手机发信息时就转了个圈,咋就第47个了,只能报名下一场活动了”……每次接龙3秒、6秒就“抢”完了名额,这么激烈的接龙“抢”名额现象就发生在颍东区2025年暖冬行动活动群中,他们每次就为了“抢”30个在阜阳火车站、汽车东站服务返乡过年旅客的机会。
“抢”名额的背后,是青年志愿者们对志愿服务的热情与责任感。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青春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学业和事业上,更体现在对社会、对他人的关怀与奉献中。这种“抢”出来的志愿服务机会,不仅让志愿者们感到自豪,也让返乡旅客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据统计,暖冬行动期间,共有144名志愿者成功“抢”到服务机会,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600小时。他们在火车站和汽车东站为旅客提供引导咨询、协助安检、购票取票、重点帮扶等服务,成为春运旅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暖心 为旅客排忧解难
1月15日,志愿者过可可在检票口遇到一位因眼疾看错车次信息而错过车次的老人。她立即向车站工作人员报备,并陪伴老人完成改签,直到将他安全送上列车。临别时,老人紧紧抓着过可可的胳膊,连声道谢:“你们真是太热情了,谢谢,谢谢!”
1月16日,志愿者张紫扬接到带着孩子的郭女士求助,称随身小包遗落在列车上。志愿者团队迅速行动,一边帮忙照顾孩子,一边查找车次信息,最终在列车发车前成功找回失物。郭女士激动地说:“真没想到,能这么顺利地找回来!”
1月24日,活动结束时,志愿者高凡自豪地说:“今天下午我守护电梯时,只要有旅客踏上电梯,我的目光就跟随着他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一下午,我按下7次电梯的紧急按钮,没有一位旅客受伤。”
“@王皓霖,蔡盛明送盲人出站乘车。”
“@杜嘉豪,邢易桐、刘乐乐需要送腿伤的奶奶去公交车站。”
“@王皓霖,候车室捡到一张身份证。”
……
一条条报备信息在群里出现,志愿者们通过服务不停地帮助旅客排忧解难。无论是帮助特殊旅客进出站,还是为旅客找回失物,志愿者的细心与耐心都让旅客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种“暖心”的精神,不仅温暖了旅客的心,也让志愿者们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温情 为旅客送上热饭
1月16日上午,志愿者刘书赫在候车大厅遇到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老人因身体不适,提前一天来到车站,却一直未能吃上热饭。刘书赫立即为老人打来热水,并自费为她购买了卷馍和八宝粥。当老人提出退票回家时,刘书赫又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帮她办理退票手续,并护送她前往汽车东站,直到车辆驶离才放心离开。
1月19日,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孤身在候车室等车,都快下午3时了,还没有吃午饭。看到志愿者时,就向志愿者求助,希望志愿者帮忙买碗面条。暖冬行动现场负责人王皓霖细心询问老人想吃什么,忌口什么?之后去为老人买回了热气腾腾的手擀面。接过志愿者手里的面条后,老人不停地说:“你们真好!志愿者真好!”
1月22日,小年夜,志愿者除了正常的志愿服务外,又开启了为旅客免费拍合影活动。志愿者们为返乡旅客免费拍摄合影,并现场打印、装裱相框,送上新春祝福。从浙江杭州市回山东过年的周女士接过志愿者刘瀚泽递过来带有相框的照片后,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过年回家还有这样的惊喜!谢谢你们,辛苦啦!”连续两天,志愿者们共送出近百份合影照。摄影志愿者韩玮琪说:“我们总计为返乡过年的旅客拍摄发放了近百份照片,为他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忆,也让暖冬志愿服务增添了色彩!”
志愿者行动不仅解决了旅客的实际困难,更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无论是为老人买饭,还是为旅客拍摄合影,志愿者们的每一份付出都让旅客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这种“温情”的精神,不仅让春运旅途更加温暖,也让志愿者们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
守护 青耕学堂里的“小老师”
“老师,这道题怎么写”“老师,我写累了,你能陪我打会球吗”……在訾营社区的“青耕学堂”里,来自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一对一辅导孩子们的作业,耐心讲解着每道题。课间休息时,陪孩子们打羽毛球、乒乓球,做游戏等,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成长。
“老师,为什么要写福字?”孩子们好奇地问。小年夜当天,“青耕学堂”里,大学生志愿者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挥笔写福字,墨香迎新年”活动,“小老师”一边讲述“福”字背后的含义,一边讲解握笔的手势、运笔的力度,让孩子们了解“福”字背后的寓意,掌握这古老而优雅的书写技能。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蘸墨、一笔一画地书写,一个个带有童真与祝福的“福”字跃然纸上。
来自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刘俊威说:“在‘青耕学堂’里辅导这些孩子,教他们解题,陪他们玩耍,这不仅解决了假期上班族带孩子的难题,也将我的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既能帮助他人,也能充实提升自己,让我的假期更有意义。”
在和谐路社区“青耕学堂”里,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在给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和组织兴趣活动。在课业辅导时,孩子遇到不会的问题,他们会利用易懂的方法解题,使得孩子们的计算方法得到提高。
来自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江玲玲说:“这次志愿服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成长的历练。它让我学会了如何耐心地倾听和理解他人,更让我明白了奉献的快乐。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的成长带去一份温暖。”
在袁寨镇临颍社区、西康社区,大学生志愿者们也在忙碌着指导孩子们学习,他们细心讲解,鼓励大家课堂互动,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成绩明显提高,一个孩子留下来一张纸条:“谢谢你,大哥哥,你让我不再害怕数学,我以后要像你一样厉害!”据了解,此次“青耕学堂”共招募大学生志愿者76名,为近两百名孩子提供了托管服务。他们不仅解决了孩子们假期作业辅导难题,更解决了上班族孩子的托管问题,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
随着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力量和志愿精神的内涵。未来,团颍东区委和颍东青年志愿者协会将继续深化志愿服务活动,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让更多青年志愿者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来,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青春因奉献而精彩,寒冬因志愿而温暖。颍东区的青年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春运旅途和假期托管注入了青春的力量。他们的身影,成为了阜阳火车站、汽车东站和“青耕学堂”里最温暖的风景线,也让“暖冬行动”“青耕学堂”成为了闪亮的志愿服务名片。
![]() 为旅客拍合照
![]() 帮助旅客联系家人
![]() 志愿者教孩子们写“福”字
![]() 教做灯笼
□本版稿件由曾荣贵、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