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家乡来了一群青年观察员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曾王安琪 发布日期:2025-02-28 10:22:57 |
□本报记者 谢婷婷 通 讯 员 曾王安琪
初春的黄山云雾缭绕,徽州古巷的青石板路上,产业园区的生产车间,中医院新安医学的陈列馆里,青山绿水的新安江畔,一群手持相机和记录本的大学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时而驻足与企业负责人深度对话,时而举起相机记录古村新貌,蓬勃朝气与徽州古韵相映成趣——这正是2025年寒假“才聚徽州 筑梦黄山”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的生动缩影。
家燕归巢,才是主角。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团黄山市委、市学生联合会、市委人才工作局、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教育局和黄山人才发展集团联合开展了“才聚徽州 筑梦黄山”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根据报名学子的专业和兴趣,家乡行活动分别设置了青年学子职场体验营、艺术类高校学子黄山行、医养康养产业考察以及“青清新安江”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等四条线路,吸引了400余名青年学子返乡成为青年观察员,沉浸式扮演青春体验官,为家乡经济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A 身临“企”境触摸产业发展
“这次职场体验活动让我深刻意识到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必须更加注重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提升。”跟随家乡行活动走进黄山市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化的生产线和高精尖的技术产品让安徽理工大学学生张海旭眼前一亮,“走进屯溪高压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从原材料的切割、锻造,到精密的机械加工、组装,再到严格的质量检测,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企业对品质的不懈追求。在黄山富田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每一道工序都经过精心设计和优化,确保了产品的高质量和稳定性。安徽赛因斯先进技术有限公司对科研的投入和对创新的执着令我钦佩,科技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还有,黄山市永佳集团的多元化经营策略和稳健的发展态势让我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在张海旭看来,正是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对质量的执着,铸就了家乡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广阔舞台和无限可能。“这些优秀的企业不仅为家乡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我们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作为未来的从业者,我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希望将来能够有机会为家乡的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张海旭表示。
在外求学的安徽医科大学学生杨淑妍心系家乡,却一直对家乡的发展变化缺乏直观且深入的了解。今年寒假,她通过参加家乡行活动走进黄山市高新技术企业,近距离感受到家乡科技创新的澎湃活力以及布局新兴产业深耕细作的决心。当了解到家乡企业研发的产品远销海外、科研人员用智慧和汗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企业转型积极构筑产业集群效应等,杨淑妍的内心为之振奋。
“此次参观,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开阔眼界的机会,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它让我看到家乡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也让我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希望家乡能够进一步加强与高校、企业的合作,为更多年轻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杨淑妍说。
![]() B 数字画笔勾勒古村新颜
“参与艺术行活动,我们在见证影视微短剧拍摄基地看到了各种专业的拍摄设备和精心搭建的场景,感受到家乡影视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行走中,北京理工大学学生程奕菲看到了黄山市在新兴艺术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大胆创新。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影视微短剧从策划到拍摄、制作的全过程,让她对影视艺术在黄山这片土地上的生根发芽有了直观的了解。走进南溪南古村落,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完美融合,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让她领悟到艺术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的真谛。篁墩数字游民基地则让她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与数字游民们的交流让她了解到不同的艺术创作手法和理念。
“通过这次艺术行活动,我对家乡有了全新的认识。家乡不仅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和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积极发展新兴艺术产业,展现出无限的发展潜力”。程奕菲表示,自己会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将所学知识与家乡实际相结合,用艺术的方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黄山、爱上黄山。
“我的家乡不仅是创意的摇篮,也是年轻人梦想起航的地方,为有志于从事影视行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江紫惠在参观调研中认识到,黄山市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还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应当珍惜和传承。影视行业的兴起以及数字游民的聚集,也恰恰证明了家乡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 C 专业人才把脉医养康养产业
张依晴是蚌埠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参加了青年学子返家乡医养康养产业考察活动,先后走进黄山市中医医院、昌仁长者颐养中心以及南京同仁堂黄山精制药业。“这次实践的见闻与我想要成为健康规划师的梦想十分契合”。走进黄山市中医医院,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新安医学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等为现代预防医学带来深刻启发。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以及中药材炮制工艺让其明白,预防医学不能只局限于现代医学,传统医学的养生与治未病理念同样值得深挖。与长者颐养中心的工作人员交流后,让其了解到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康养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这让我意识到预防医学专业大有可为,能在健康评估、疾病预防和康复指导等方面发挥作用”。行走的过程中,张依晴还了解到黄山市的“迎客松英才计划”,反映出家乡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这些让作为医学生的她希望早日学成归来,在新安医学传承、康养产业发展中发挥才能。
踏入黄山市中医医院,让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朱仪伟感觉宛如翻开一部厚重的新安中医史书。馆内陈列的古籍、老药方等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心血,从理论奠基到临床实践,一步步铸就了新安医学的辉煌。生动的案例展示,让他体会到中医不仅是医术,更是文化传承。走进昌仁长者颐养中心则是另一番景象。完善的设施,专业的护理团队,处处彰显着对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健康需求的关注。在交流中,朱仪伟了解到医养结合模式在实际运营中的成效与挑战。参观同仁堂黄山精制药业,让他见识到现代科技与传统医药的深度融合,科技的力量为中医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奠定了基础。
“作为医学生,我看到了未来投身家乡医养康养事业的广阔前景。新安医学的传承需要我们注入新的活力,现代医养结合模式的创新发展需要我们贡献智慧,医药产业的升级更需要我们努力探索”。朱仪伟表示,返乡就业不仅是一种职业选择,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期待用所学知识为家乡医养康养产业添砖加瓦。
![]() 青年学子返家乡医养康养产业考察活动
D “青清新安江”书写生态答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投身于“青清新安江”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中时,浙江农林大学学生方怡对这句诗有了更真切的体悟。“活动伊始,我们走进新安江生态文明活动中心。一踏入那扇门,仿佛进入了一个关于新安江的生态宝库。馆内丰富的展品、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新安江的生态变迁。从远古时期的清澈灵动,到近现代因人类活动面临的种种危机,每一段介绍都像是在诉说着新安江的故事”。站在一幅展示新安江曾经清澈见底的巨幅照片前,方怡久久凝视,心中满是对这份纯净的向往。讲解员细致地讲述着每个数据背后的含义,让她明白新安江生态平衡的脆弱性,也让她对保护母亲河充满了使命感。
走出活动中心,方怡和志愿者们来到新安江畔清理垃圾,大家手持垃圾袋和工具,认真捡拾烟头、食品包装袋、塑料瓶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态家园,就是守护我们的未来。”方怡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中。
参加“青清新安江”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对中北大学学生张喆而言,不仅是一次身体力行的实践,更是一场触动心灵的洗礼,让他真切领悟到守护生态的重要意义。“守护新安江,不仅是为了保护它的美丽风光,更是为了保障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此次活动结束了,但我会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今年寒假,黄山市共青团邀请学子成为观察员,以青年之眼,看山川人文,观社会百态,开启思考之旅,汇聚青年力量”。团黄山市委书记孙洁介绍,此次青年学子家乡行系列活动精准定位黄山籍学子这一目标群体,通过多方协作、整合资源,精准对接青年学子的实际需求;设置互动与体验结合、兴趣与专业并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并重的多元化活动模式;创新建立实践反馈及跟踪服务的机制,鼓励青年学子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接下来,团市委将持续深化开展家燕归巢系列活动,不断优化活动设计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黄山籍学子返回家乡、了解家乡,投身大黄山建设实践,为大黄山的人才引进和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 “青清新安江”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