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大单元教学案例“乘法分配律”引发的思考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艾敬慧 发布日期:2025-02-26 15:14:19 |
□芜湖市白马中心学校 艾敬慧 2023年3月底我区教研活动在我校召开,期间我校李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特别值得关注。综观整节课,在大单元课堂教学设计背景下,将前面学过的运算定律中的一般方法通过“大量举例、探究规律、构建模型、应用结论”迁移到本节课中去,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去观察、思考、表达现实世界,体现了大单元教学在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上带来的优势。
然而这节课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一是,实例中a×b+a×c的顺向思维与(a+b)×c的逆向思维差异;二是,通过举例归纳出的乘法分配律模型,学生易遗忘和出错;三是,乘法分配律的名称缺乏形象解释,不易直观理解,合理解释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基于以上思考和笔者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一、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
1.将(a+b)×c=a×c+b×c,改成a×c+b×c=(a+b)×c
在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实例先让学生掌握了a×c+b×c的正常运算顺序,再借助图形和课件引导学生理解(a+b)×c的算法。这种教学方法符合7~12岁儿童从具体运算阶段过渡到形式运算阶段的认知规律。同时,在大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时,我们不仅需要教学a×c+b×c=(a+b)×c,也需要引导学生理解(a+b)×c=a×c+b×c的相互转化,为乘法分配律的完整字母表达式教学奠定基础。
2.合理解释“乘法分配律”名称
当学生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这时就让他们畅所欲言,自己给它起名称。在笔者的教学中,是有过尝试的,有一位学生把它叫做“乘法分合律”,赢得了大多数学生的支持。a×c+b×c=(a+b)×c=n×c,这是把两个含有相同乘数的乘法算式合并成一个乘法算式的过程,是一个由分到合的过程。n×c=(a+b)×c=a×c+b×c,是把一个乘法算式分解成两个含有相同乘数的乘法算式过程。
二、算理与算法相融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的核心在于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逻辑推理是从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导新命题的能力,它涵盖归纳、类比等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以及演绎等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在对比三个版本的教材时,我们发现它们对乘法分配律的表述均采用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转化为这两个数分别与该数相乘再相加”的形式,这实际上是一种逆向思维的结果。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理解算理的过程,以及如何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1.用乘法意义去理解算理,有助于提升学生推理能力
以苏教版6×24+4×24为例,可解释为6个24加4个24,即(6+4)个24的和,也可视为两个乘法算式的合并。25×41可看作41个25或25个41的和,也可拆分为40个25加1个25。通过观察,学生能理解何种乘法算式可合并,以及乘法算式如何拆分,这既复习了乘法意义,又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本质。
2.用乘法意义去理解算理,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不仅表现为会算和算正确,还包括对运算对象、运算意义、算理算法的理解及解决问题时的合理选择。拥有运算能力表现为:
(1)“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这是正确进行运算的基础。
(2)“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这是对运算的应用。
(3)能够通过运算促进代数推理能力的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大单元教学研究背景下,改变乘法分配律在课本中左右式子顺序是内容的整合与衔接的需要
将乘法分配律视为由2个或多个有相同乘数的乘法算式合并(a×c+b×c=(a+b)×c=n×c)或拆分(n×c=(a+b)×c=a×c+b×c)的过程,是对乘法意义的延伸。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还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建立知识模型,实现结构化教学,落实新课标要求。
其中,合并多个乘法算式是化繁为简的过程,而拆分则优化了运算方法。两者价值相当,但合并形式更易被学生接受。此外,大单元内容整合与衔接在中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因此,在大单元教学研究背景下,我们应关注学习方法的迁移,挖掘新旧知识联系,顺应学生思维特点,发展思维能力,同时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