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 文化润童心 青春足迹丈量家乡热土 专业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黄山学院九次登上全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图片新闻 情系援疆教师 共话教育使命
07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2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2月2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21期  下一期
青春足迹丈量家乡热土 专业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越 程榕娟 发布日期:2025-02-26 10:19:23

□通 讯 员  张  越

 本报记者  程榕娟
 
  本报讯 为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今年寒假期间,铜陵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积极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怀揣满腔热情,深入基层一线,用脚步丈量家乡热土,用专业智慧助力乡村振兴,在实践中淬炼青春本色,展现新时代工商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躬身基层实践,锤炼责任担当。该院鼓励学生走进一线工作岗位,参与企业实习与社区治理。2024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张森在望江县农商银行华阳支行大堂经理岗位实习期间,宣传地方金融政策,在实践中调研家乡地方银行企业与中老年人群体服务的切实需要;2024级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学生贾恩慧在镇团委办公室负责材料录入工作,协助开展政策宣传、档案整理、民生调研等。通过“沉浸式”实践,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基层治理的复杂性,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扎根社区服务,共建美好家园。学院引导学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社区治理。2024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李子璇参加了由淮南市新时代志愿者联合会组织的“龙池社区寒假课堂支教”实践活动,为社区儿童开展假期学业辅导,开设兴趣课程,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2023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陶乐冉在六安市金安区清水河街道刘园社区志愿服务站和阅读站工作期间,积极参与寒风送暖、写春联、煮元宵、敬老帮扶等活动,守护居民幸福生活。学生们在服务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收获了真挚的认可与感动。
  聚焦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学院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2024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许慧琳在“银发经济洞察组”团队聚焦家乡“银龄经济”建设,通过走访基层老年人群探索家乡经济发展新动力。2024级物流管理学生刘棋在铜陵市五松镇走访家乡企业,学习铜陵白姜历史,体验“宜居宜旅宜业”的义安魅力,对未来在家乡创业就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和规划。学生们聚焦地方乡村振兴需求,结合专业知识积极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践行志愿服务,彰显青春担当。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家乡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4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胡善翔参加六安市村中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假期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对家乡的归属感。2023级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学生徐悦在亳州市药都农村商业银行帮助老年客户操作智能柜员机进行存取款、存折补登、打印流水等,在人流高峰时积极疏导客户、协调窗口资源。学生们深入社区、乡村,开展敬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奉献中传递温暖,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学院将红色教育融入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观家乡红色教育基地,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2024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高蔚在元宵节期间,与其他大学生志愿者一起策划并组织了“走进六馆两中心,触摸家乡文化脉搏”活动,走进太和县革命烈士陵园,将传统节日与红色教育相结合,深刻领悟太和县从苦难到辉煌的历程,读懂“胜利之山”背后的坚韧。通过家乡红色教育,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以实际行动传承革命精神,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直以来,该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此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格、提升综合素质。今后,该院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工作,不断创新实践形式,丰富实践内容,引导更多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中贡献青春力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