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寓德育于小学语文课堂内外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宫艳 发布日期:2024-12-30 10:59:54 |
□阜阳市颍东区岳家湖小学 宫 艳 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教师既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又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因此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方能实现育人的目的。
小学语文课程兼顾科学性和人文性,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心理和生活,符合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需求。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在小学语文课堂内外怎样将德育落实到底。
一、爱国爱家,育人育德
爱国绝非纸上谈兵,它需要在内心深处播下种子,并以耳濡目染的环境进行滋养,以实际行动交换培育。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就先学习《我是中国人》。我教学生读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国是我们的家,我们是中国人”。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认识国旗的活动。我告诉学生我们的国旗叫五星红旗,红色象征着革命烈士的鲜血,黄色的五角星象征着红色大地上的光明。五颗五角星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我领着学生欣赏国歌,告诉他们有国歌奏响的地方,我们要立正行礼、齐唱国歌。我向学生展示了我国的民族文化,课后设计了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利用家里的闲置物品设计一套民族服装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目的在于让家长用爱国情怀为孩子树立人生的榜样。
阅读课上,我带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电影、视频,我告诉他们除了动画片里有超级英雄,我们祖国历史上也有许多英雄,他们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二、向阳而生,心有暖阳
向日葵不停地转动花茎,只为逐光而行。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的爱就是他们头顶的太阳,他们每天都追逐着太阳,渴望阳光照进自己的心房。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设计“摘桃子、摘苹果”等小游戏巩固识字效果,当遇到孩子身材矮小、够不到屏幕时,我就奋力将他托起,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温暖的师爱。语文课程中还安排了朋友间互帮互助、爱亲孝老、爱护环境的课文。为了深化教学目标,我组织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比如为家人做家务、植树等。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学会了互帮互助,学会了感恩老师和父母。
三、优秀文化,浸润心田
小学语文课文里安排一些跟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课文,比如节日文化《传统节日》《端午粽》等,学习过程中,我通过查阅资料,借助网络资源,让学生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节日习俗是什么、节日背景故事等相关知识。为了使书本知识走进生活,在学校里,我鼓励学生通过讲故事、唱歌谣、画图画、做手工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体验传统节日。回到家后,我倡议家长在每个传统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候,都能带领孩子根据当地的习俗为节日做准备,和家人一起度过一个个难忘的传统节日。如学习饮食文化《中国美食》《腊八粥》时,我倡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美食,这个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中国美食的印象,又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子感情,还加强了劳动锻炼;经典国学《对韵歌》《神州谣》、神话故事《羿射九日》《牛郎织女》《猴王出世》等经久不衰的文化,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诵读、去品味、去宣讲,课内外可开展“经典诗词永流传”的朗诵大赛和“讲经典故事,做经典传人”的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学生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日后也必将努力使之发扬光大。
育人先育德,德育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也很多,只要恰当利用和引导,就会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也有更高的道德素养。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