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乡村振兴路 返乡创业十三载 越干越精彩 从“不得不”到“还好有你在” 在乡村沃野上逐梦 扎根基层 分享技术 “海归”硕士子承父业 回归乡土 贡献家乡
11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1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10期  下一期
从“不得不”到“还好有你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理想 徐徐等 发布日期:2024-12-30 12:00:47

2024年安徽省“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优秀青年创业者  马娜娜

从“不得不”到“还好有你在”
  我是一个念旧的人,骨子里受着土地的滋养,正是源于对农业深深的眷恋与情怀,2016年28岁的我辞去银行的工作,回到家乡的怀抱,投身农业生产的浪潮之中。迎接我的是父亲“不解”的眼神,“铁饭碗”丢了,在父亲的叹息中,我不得不加入父亲创立的“文标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不得不”到“还好有你在”,八年了,我一直找寻的答案终于在这片土地上有了回响。
  5月,我的起点是从选种育秧开始。为了提升“南梗 60”“南梗 9108”皖香稻家品牌香米的品质,我借助学习平台,与安徽农业大学水稻专家深入交流探讨,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不断优化种植方案。6月,禾穗插秧,我也忙碌起来,除了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和农业论坛外,我还尝试打通线上营销模式,“线上+线下”让我的香米不再拘泥于田野。11月丰收季,我已经不用再东奔西跑,我和父亲站在田间地头,一片橙黄摇曳着希望,父亲黝黑的脸颊上,终于看到了我想要的期许和光芒。12月立冬日,家家户户披新装,我从春风拂衣到暖流遍身,那一晚,父亲郑重宣布退居。从一开始的不信任到后来的“委以重任”再到“接班人”,我不仅端牢了自己的“饭碗”,连带着周围邻居的饭桌上也添了“新饭菜”,这一年,我成了“老马家的代言人”。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回首2024年,有汗水,有欢笑,有挑战,更有成长。未来我将继续以青春为笔,以汗水为墨,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更加动人的篇章,让青春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焕发出绚烂之光。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