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聚安徽 智涌江淮 聚青年之智 许一城璀璨 “四季”中的宣州人才工作路径 引领青年牢记嘱托建新功 榜样力量砥砺挺膺担当 架桥引智 共绘未来 学燕归巢 青衿践梦
09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1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10期  下一期
学燕归巢 青衿践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颜 发布日期:2024-12-30 11:53:10

□东南大学马克思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陈  颜

  今年夏天,我秉持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信念,返回家乡,来到团泾县县委担任兼职团委副书记,在此过程中经历良多、感受颇丰。
  怀揣至诚初心,迸发“青活力”。家乡团组织积极动员大学生返家乡参与社会实践,我怀着热忱之心与家乡“双向奔赴”。通过返家乡看变化、走进一线看发展、深入乡村看振兴、重走故地看新颜,我在魅力山水中体验宣纸的非遗文化,在诗意村落中领略文旅融合,在行走家乡中感受高质量发展。
  扎根家乡沃土,发挥“青力量”。在实践过程中,我进行多种身份的演绎,或新闻稿编辑,或活动策划者,或户外志愿者,或走访调查员,抑或社区支教教师……象牙塔里的梦想逐渐绽放出花朵,自己的“小我”同家乡的“大我”融合在一起,凝聚着我与家乡同行的蓬勃力量。
  实践结合专业,实现“青作为”。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我在完成理论性政务工作的同时,用脚步丈量乡土大地,在学校、社区、企业等传播创新理论,赋能知行合一。在此过程中,我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辈,感受到家乡和青年的双向互动和相互促进。
  学燕归巢,青衿践梦。如今,越来越多敢想敢拼的青年返回家乡,在广袤的泾川田畴施展才华。泾川引才政策的力度和温度吸引着具有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青年返回家乡,成为追梦者、筑梦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