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聚一堂 共叙徽风皖韵 肩负责任担当 讲好美丽中国故事 “不一young”的濉溪青年街区 让青春与非遗同行 凝聚青春力量 唱响百年非遗青阳腔 与“青”同行 共绘文旅华章 举起非遗传承接力棒
07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1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10期  下一期
让青春与非遗同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连俊杰 发布日期:2024-12-30 11:39:49

□蚌埠医科大学青年教师

 蚌埠市青年卫调花鼓戏剧院院长  连俊杰
  2024年,在省教育厅、团省委和学校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蚌埠医科大学省级卫调花鼓戏传习基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斩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大学艺术展演一等奖、个人专项奖等诸多大奖,同时获批多项省级教科研课题,为学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时值岁末,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满。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着力打造“五个一工程”戏曲美育工作体系,即一系列教育课程、一系列研究课题、一系列理论成果、一系列精品剧目、一系列社会影响。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不断增强通识教育课程的吸引力;要在剧目创排上找突破,着力提升原创剧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要在传承团队上下花精力,重点打造阶梯式传承骨干培养;要在理论成果转化上做文章,积极服务于蚌埠市濒危剧种的传承与发展;要在艺术思政上寻出路,以艺术的感染力和引导力深入人心,激发观众或参与者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识。
  未来,蚌埠医科大学将持之以恒、守正创新,继续深耕稀有地方剧种卫调花鼓戏的活态传承和理论研究的沃土,不断地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勇于实践、推动创新,多维度服务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使青年大学生不断感悟、体验、总结、自我校调之后,体现出具有持久性、自发性和稳定性的人文素养与情怀,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