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聚一堂 共叙徽风皖韵 肩负责任担当 讲好美丽中国故事 “不一young”的濉溪青年街区 让青春与非遗同行 凝聚青春力量 唱响百年非遗青阳腔 与“青”同行 共绘文旅华章 举起非遗传承接力棒
07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1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10期  下一期
肩负责任担当 讲好美丽中国故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晓艳 发布日期:2024-12-30 11:39:04

□淮南师范学院团委书记  张晓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寻文化根脉 守民族之魂”江淮楚歌历史寻访团,秉承“擦亮江淮楚文化名片,讲好江淮楚文化故事,服务地方文旅产业发展”的初心,以武王墩墓为起点,通过参观博物馆、理论宣讲、寻访历史名人、实地调研等形式深入基层,对江淮楚文化历史遗迹、馆藏资源及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广泛调研,用实际行动赋能新时代文旅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建设。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淮,深刻论述了文化建设对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和实践路径。他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继续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未来,学校将通过师生共创的方式,感受文化自信,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创作,激发师生的情感自觉与价值认同。发挥专业优势,探索构建“课程教学+艺术实践+文化活动+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美育育人体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传承者。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