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青联:迸发青春之力 深耕乡土情怀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0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12月06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02期  下一期
太和县青联:迸发青春之力 深耕乡土情怀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孔蓓 邢晨晨等 发布日期:2024-12-06 10:02:02

  自2023年12月太和县青年联合会成立以来,团太和县委更加广泛地凝聚各界、各领域青年,积极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帮助青联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引领青联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建功立业,在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社会担当中贡献青年力量。


组织村民开展元宵节趣味文体活动
庞艳红(左一)在拍摄助农视频

扎根乡土 “青”助乡村振兴
  以深厚的乡土情怀为联结,团县委以培育青年人才为出发点,致力于凝聚青年智慧与力量,引导优秀青年走进农村、深入农民,共同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大庙集镇龙台村团支部书记“00后”纪阿康,刚刚被安徽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录取。如今,除了村干部、团代表、青联委员的标签外,纪阿康又增添了“青马”学员的身份。他的回乡之路缘起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在团县委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我体会到了建设家乡的价值感。毕业后,我选择回到成长的村庄,为父老乡亲服务。”在广阔农村天地里,纪阿康用年轻人的“新理念”带动本地“老产业”,与村两委策划发展特色烙画葫芦产业,帮助返乡青年建设鲈鱼养殖基地,成立农机合作社等,助力村集体经济收入破100万元。他还在村里建起少先队队角和留守儿童活动乐园,开展剪纸等非遗教学活动80余场,培养小小非遗传承人30余名,组织村民开展文化活动20余场,服务群众1500余人次,让文化气息在乡村原野上再次焕发生机。 
  在物产丰饶的皖北大地上出产的农产品种类多、品质优,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农产品普遍附加值不高、流通困难。青联委员庞艳红为了助农增收,这几天正忙着为当地农户直播卖萝卜,“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做直播,主要是销售咱们本地的一些时令土特产,比如春天有香椿,秋天有豆面、酱豆,冬天有芥菜、粉丝、冬桃等,今年大概销售了300万元。”他计划同其他界别青联委员开展联动,探索更多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式方法。2023年,庞艳红获“安徽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团县委、县青联通过用好“青马工程”“青联大讲堂”“青联思享汇”、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班等活动机制,帮助青年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学习先进理念、拓宽思维视野、增强实干本领,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站在新起点,展望新征程,青联委员奔赴田野、砥砺奋进,用智慧和青春浇灌家乡热土,践行着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号召。

迸发活力 联动创新创业
  自县青联成立以来,团县委积极搭建服务青年平台,多次开展服务青年创业主体的活动,为青联委员提供交流学习、资源共享、成长发展的广阔舞台。
  “在今天的活动上,我结识了来自阜阳市不同行业的优秀青年创业者,有从事教培行业的同行,还有文创、商超、农业、运营、美容等不同行业的年轻人。”在“青企·青创颍淮行”之太和行的座谈交流会上,太和县智善智美托育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太和县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张鑫侃侃而谈,“同为青年创业者,在今天的参观调研和座谈会中,我们交流经验想法、发现新的商机,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实际上,此次活动上,志同道合的青年创业者们结合自身创业经历、企业发展需求、投资意向等开展热烈交流。
  “青企·青创颍淮行”是由团阜阳市委牵头实施的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系列活动。11月22日,在团太和县委、太和县青年联合会的联动谋划下,成功开展“太和行”活动,通过参观了解太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考察本地商业圈、消费圈,促进阜阳各地青年创业者、企业家相聚太和,现场对接资源,共谋合作机遇。
  今年7月,团县委、县青联开展农业专场“青联会客厅”活动,组织40余名农业创业青年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学习发展村集体经济典型经验,了解金融助农,直播助农新政策、新渠道,并为16个青年创业项目发放小额贷款贴息资金共计31.56万元。
  “青呼我为,科技助农”。9月19日,由团省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等单位主办组建的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在太和县开启阜阳行活动序幕。活动现场,县青联农业界别委员张小妮加上了一位食用菌专家的联系方式,专家当场为她提出解决菌棒出菇问题的思路,还解答了很多技术性问题。后续,在县青联的对接下,她还参加了安徽省涉农领域创业青年培训班,学习提升农业技术和理论知识。
  在创新创业路途上,太和县的青联委员不断探索和实践,积蓄经验、蓄力动能,取得了可喜成绩。今年,新增两家企业获批阜阳市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太和青年夏祖权在第十四届‘创青春’安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金奖,并且挺进“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荣获“中国创翼之星”称号。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秉承服务青年的宗旨,团县委将持续激发青联独特作用,深化创业服务工作,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支持,让青年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共同书写县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青企·青创颍淮行”之太和行
“青呼我为 科技助农”安徽省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活动现场

拥抱社会 传递希望火炬
  他们在平凡小事中书写奉献与爱的故事,他们用坚定的脚步丈量着人生的价值……在团太和县委的感召和引领下,青联委员投身志愿服务浪潮。近一年来,超过100名青联委员参与了近百场次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长累计超过5000小时。他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精心编织了一张由“爱心、关心、暖心”组成的志愿服务网络,覆盖全县每个角落。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从“圆梦微心愿”到“青联希望小屋”,从“圆梦大学”到“筑梦大学”,从“梦想学院”到“和小苗”实践课堂,青联委员们的身影活跃在每个需要帮助的地方。他们主动关注身边的孤残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一堂堂别开生面的剪纸、非遗、清音公益课堂在乡村“梦想学院”开启,一笔笔爱心善款向困境家庭援助,一次次安全自护、心理疏导、普法宣传在村庄、社区、学校启动,让孩子们更多地感受到成长中的呵护与陪伴。据统计,这些项目已经帮助了超过1000名困境学生,累计捐赠物资和资金超过100万元;“梦想学院”课堂覆盖近30所学校,组织安全自护、心理疏导等活动56场次。在团县委的引领下,志愿服务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日益丰富,青联委员们各展所长,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用心用情服务,让每次行动都成为温暖心灵的火种。
  “我点亮一盏灯,照亮周围一米;你也点亮一盏灯,也照亮周围一米;他又点亮一盏灯,又照亮一米。我点亮你,你点亮他,万家灯火总有一盏是你点亮的,也总有一盏灯是为你点亮的。”谈及志愿服务,荣获全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的青联委员慕孟良的话语中饱含深情与期待。星星之火将汇聚成太阳,照亮康庄大道,温暖人心。在团县委的精心培育下,像他这样热心公益、勇担社会责任的青联委员有很多,这股志愿服务春风不仅吹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更深深植根于青联委员的心中。
  “每一盏灯虽小,却能照亮一方天地;每一次行动虽微,却能温暖一颗心灵。”团太和县委书记孔蓓在一次总结会上深情地说。她强调,有了青联委员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志愿服务活动得以更广泛开展,社会正能量得以不断传递。她鼓励更多的青年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数据显示,目前全县青年志愿者注册人数已经超过6万人。
  在团县委的精心组织和有力引导下,青联工作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更在服务乡村振兴、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传递社会正能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扎根乡土到“青”助乡村振兴,从迸发活力联动创新创业到拥抱社会传递希望火炬,青联委员们用智慧和青春书写了太和县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到儿童福利院定期开展义剪服务
 
“圆梦微心愿”送温暖活动走进农村留守儿童

□本版稿件由孔蓓、邢晨晨、孙浩,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