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朱建华:学陶践陶无止境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王政善 发布日期:2024-12-04 10:24:51 |
朱建华给学生上课 今年10月是陶行知先生133周年诞辰。朱建华给学生上课、作陶研主题报告《传承行知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编印校本教材《行知教育读本》等,忙得不亦乐乎。用他的话说,从教35年,他一直行走在学陶践陶的道路上。
心心相印的教育
1989年,朱建华毕业于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受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熏陶,在三尺讲台上勤勉耕耘了35载,先后在歙县街口中心小学、歙县富堨中心小学、歙县新安学校、歙县新安小学、歙县行知小学等任教,赴歙县霞坑中心学校支教一年,目前任歙县行知小学党支部专职副书记。
秋季学期伊始,给三年级学生上语文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朱建华把学生们从教室拉到了校园,带领他们参观熟悉的校园,近距离触摸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学校的热爱。
如果说课堂教学实践彰显了朱建华在教育技术层面的用心,那么他在课堂外充满情感的教育更加印证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面对每届或学习基础薄弱、或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朱建华始终秉承对学生一视同仁、因人施爱的理念。
初识小斌(化名),他的语文成绩全班倒数,期末考试成绩不到20分,被家人托管到校外机构,被班级同学嘲讽。朱建华从第一堂语文课开始,不断地创造机会让小斌参与其中、敢于表达,并及时给予鼓励。渐渐地,小斌上课变得越来越认真,作业也按时按质完成,有时候甚至跑到办公室找老师问问题,各方面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
“我常常在想,作为基础教育的老师,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考多少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对语文学科来说,就是让学生写好字、读好书、写好文”。采访中,朱建华告诉记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献教育的光辉写照,也是他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信条。
陶花盛开的校园
“作为全国第一所以‘行知’命名的全日制学校,歙县行知小学的创办旨在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2018年8月,朱建华从歙县新安小学调到歙县行知小学任职时,行知小学注重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县的前列,但行知文化育人环境的创设尚处在起步阶段。“我们有责任学习、践行和传承好行知精神,理应走在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前沿”。于是,作为分管学校陶研工作副校长的朱建华,开始配合学校领导班子狠抓行知特色育人环境的创设,把学校陶研工作落实到细微处。
随后,学校把历史最悠久的行政办公楼“红楼”布置成了“行知堂”,并在行知堂的外墙上悬挂16字“行知精神”——爱生亲民、敬业奉献、求真务实、进取创新。行知堂内则根据行知精神划分为四个板块,全面展示学校的办学历史。如今,参观行知堂成了该校新入职教师和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也是来校访学或参观团队必打卡的地方。
为了突出学校的“行知特色”,朱建华和学校领导班子一道深度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树立了“行知塑像”,建立了“gan(第四声)”园和“素娥亭”,设置了“行知堂”“行知厅”“生活·实践教育展厅”“行知书屋”“载功图书室”及“载功堂”,开辟了阅读长廊、科技长廊、学生书画长廊、行知文化长廊、爱国主义教育长廊、行知路及知行大道等,开通了“行知之声”广播站,编印了《陶行知歌曲》《行知文化教育读本》,真正让行知文化植根于“小陶子”的心灵。
陶研工作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工作。多年来,朱建华致力于行知文化的学习、探索及课题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和省市级课题、中陶会生活作文课题和市陶研课题,并屡屡获奖。去年,歙县行知小学被确定为黄山市“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学校。今年,陶研“朱建华名师工作室”揭牌,朱建华先后为“国培计划”校长及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做陶研工作主题报告20余场,本人先后获得县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市教学新秀、首届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第三届“名教师”、习作教学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落实‘双减’的背景下,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我们要理直气壮抓素质教育”。朱建华认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本质上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育质量,而是在抓教育质量的同时,充分挖掘各类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动手动脑能力培养的资源,朝着陶行知先生“培养人才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精神和社会改进的精神”的目标迈进。
“越深入研读越发现陶行知先生的伟大,越深入实践越觉得他有发展的眼光。面对陶行知教育思想这本大书,我们学陶践陶无止境,永远在路上。”朱建华说。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谢婷婷、通讯员王政善采写
□配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