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校地合作共建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露 发布日期:2024-11-29 11:28:57 |
□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 露 抓好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共建高校“大思政”体系 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要突出高校和地方共青团特点和组织体系优势,充分激发共青团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等优势,不断深化校地共青团合作共建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建设,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政治引领,强化组织育人联建工作体系。党的领导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将校地共青团合作共建高校“大思政”工作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格局,纳入地方加强“校地共建、区域联建”组织资源统筹的整体考量。如:校地团组织共同开展主题团日、理论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高校共青团遴选优秀学生赴地方团组织担任挂(兼)职团干、参加省市“青马工程”培训高校班;开展青年理论宣讲,既让地方共青团将党的创新理论“送进来”,也鼓励青年学生依托地方共青团将理论的“青年化”阐释面向群众“讲出去”;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的学生,地方共青团作出表彰评定,高校共青团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现“参与——表彰——激励——认定”评价闭环。
聚焦社会实践,强化实践育人协同工作体系。实践育人是“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的过程。校地共青团要注重青春思政和青春建功相统一,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地方共青团要发挥好服务学生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协调作用,积极对接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等,为学生创造岗位条件;要积极统筹职业岗位、创业政策等信息资源,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帮扶”。高校共青团应将思政理论课教学同“大思政课”实践结合起来,如:开展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等体验实践活动;选派优秀学生参加“扬帆计划”“西部计划”和社区实践等;健全青年志愿服务体系,为学生参与属地志愿服务活动和城市公益事业提供保障。
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育人联创工作体系。绘好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同校地共青团文化育人资源优势“同心圆”,推进文化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引领学生在共创共享中传承中华文脉、赓续红色血脉。如:校地共青团共建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实践平台,“以赛促学”培养学生主动将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科研成果、科创项目、文化产品等;共同繁荣校园文化阵地,引导校外文化艺术资源赋能校园文化活动;依托“青年之家”“青年会客厅”等城市青年空间,开展沉浸式剧本杀等学生喜爱的文化艺术活动;共同举办特色文化创作活动,讲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青春故事。
紧扣“数智”特征,强化网络育人多维工作体系。共同塑造新时代主流舆论新格局,要建立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自查互查机制,做好校地团属媒体的舆情交叉监测、舆论共同引导工作;选派校园媒体学生干部赴地方共青团宣传阵地培训、兼职,建强高校共青团网络骨干队伍;将高校团属新媒体纳入校地网上共青团一体化矩阵建设,开展共创作品、共建话题、在线互动等交互活动,吸引青年参与讨论。针对优质网络信息和文创作品资源,要畅通渠道、打破壁垒,促进资源在不同信息接收终端、发布平台、传播载体中均实现“1+1>2”的传播发散效应。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