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解锁儿童良好品德养成的“密码”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尹琴 发布日期:2024-11-27 15:16:58 |
□马鞍山市向山镇中心幼儿园 尹 琴 现今幼儿,因为父母年轻且多为独生子女,呈现幼儿及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构成“6+1”的家庭模式,使得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极易受到长辈们的溺爱,加上平时没有兄弟姐妹在食物、玩具方面的“争夺”,一定程度上容易养成自私、懒惰、孤傲、缺乏集体意识和公德观念差等不良品德及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很不利。因此,引导幼儿养成有同理心、大公无私、勇敢坚强、不惧困难、艰苦朴素等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民族的解放史,恰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与艰难险阻作反抗的斗争史,留给后人太多要学习的东西。其中,革命斗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革命文化传承能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品德发展理论告诉我们,3~6岁幼儿是品德教育的关键期,这段时间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养成良好品德,甚至影响到其将来的事业和生活。我们“红色文化促进3~6岁儿童良好品德养成的探索研究”课题组在探究中发现:红色课程对促儿童良好品德养成有意想不到的成效,很多平时说教难以达到效果令人困扰的教育问题,在“飞夺泸定桥”“小红军运粮忙”“重走长征路”等系列红色课程教育洗礼下,迎刃而解。红色课程,成为解锁儿童良好品德养成难题之密码。
“水茫茫,前路何处寻”——“使命感”促使历练本领主动提升
幼儿年龄小,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够、自信心不足,对于做复杂一点的事,常不敢去碰,依赖成人。家长、教师也多认为孩子尚小不能勉强,直接反映到使命责任担当方面的品德基本没有意识培养,造成在最佳年龄的关键期启蒙不到位,年龄越大越难培养。
红色课程“飞夺泸定桥”,教师扮演“老红军”带领幼儿走进那段历经万难过桥的烽火岁月。情境中,训练中班年龄段“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的动作发展要求,待部队吹响号角发起集中强渡命令时,每一个幼儿听从指挥,克服来自心理、身体的困难,快速匍匐通过长链桥,取得渡桥胜利,最终取得战争胜利。幼儿为自己战胜了困难、完成了使命,异常兴奋,仿佛他们就是战争年代的小红军。红色课程,真是引领前行的一方灯塔。
从小培养幼儿的使命感,激发成长的内驱力,让我们看到一个个鲜活的有能力学习者的形象,一面面善于克难勇于担当的勇敢者貌相。
“腿颤颤,身体恐惧控制难”——“责任感”推动挑战困难超越自我
困难,是阻碍一个人前行的绊脚石;责任感,是培养战胜困难的意志力品质动力。现实中,因幼儿年龄小,面对自身遇到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困难,或轻易逃避,或寻求帮助,多数无责任意识。
红色课程“小红军运粮忙”教学中,“小红军”第一次任务是从山这边到对面山去侦察环境。我悄声问一名微胖的幼儿:“行不行?”他已经进入到执行责任任务的情境中,坚定地说:“可以。”伴随着炮火轰隆的紧张音乐,他竟没顾上或忘了原先的寸步难行的肌肉紧张,小心翼翼过了窄山路,并一趟一趟往返,运了很多袋粮食,和伙伴们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传达的护粮任务,保护了自己部队的粮食。该幼儿不知不觉挑战了困难,超越了自我。
“事艰艰,造桥急迫在召唤”——“问题感”培育探索创新思维
创新对学校教育来说,是需要不断攀登的高峰,也成为了教育者不懈的追求。很多事实证明,要想获得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有创新的能力。创新意识如何建立、创新能力如何培养?需要不断思考、探索方法。
课程“我是小小兵”学习中,两队“小红军”各自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思路,就材造物。有的用竹梯制成桥面,有的用三脚架塑成桥梁,有的用月牙板搭成桥坡……让一件件材料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建成了两座有想象力、充满挑战、有趣味的桥,圆满完成任务。两架桥建好,一眼望去,都是灵动而充满智慧的大作品。细细看来,每一个替代品都是幼儿想象力的见证。红色课程,真是一扇启迪创新的智慧门。
“路坎坎,小小人儿走‘长征’”,——“崇拜感”成就特别勇合训练
勇敢、合作的品质是重要的品质,需从小启蒙,幼儿阶段恰是关键期,有意识进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可通过具体的活动和练习来引导。
红色课程“我是小小兵——重走长征路”活动时, 教师带领幼儿了解红军长征的有关历史,让其理解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时遇到凶猛敌兵夹击、多数老弱病残、部队缺衣少食等异常艰难处境,并通过绘画、泥塑等方式表达理解感受。幼儿提出:“老师,我们能不能也去走一走长征路呢?”
让幼儿用双眼去发现、用脚步去丈量、用亲身去体验,顺应幼儿意愿的“重走长征路”的远足开始了,从濮塘国家森林公园徒步至沙滩,选择了一段高高低低、曲曲折折难行的路。小小兵穿着迷彩服,精神抖擞,一段路程后,“小红军们”明显累了,到了考验耐力坚持力的时候了。在“老红军”的鼓励下,“小红军”走不动了继续坚持、鞋带散了互相帮忙、出汗了减掉衣服……遇到问题一起讨论、一道商量解决。路途较远,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小红军们无一畏惧、通力合作、勇敢向前,虽艰难但顺利通过了考验。亲身体验,让幼儿感受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坚定信念、奋斗不息的长征精神,特别锤炼了能勇敢、善合作的品质。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让幼儿从小传承、浸润品质,为培养具有使命感、责任感、敬畏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担当的新时代儿童助力;为培养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等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基础。
注:本文系市教育规划课题《“双减”下红色文化促进3~6岁儿童良好品德养成的探索研究》研究成果。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