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问题及对策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宋志飞 发布日期:2024-11-20 10:20:08 |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宋志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新时代高职院校应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导,多形式多途径推进思政教育工作,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近年来,高职教育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和红色场馆里的思政教育等特色品牌。尽管中国高校整体教学水平在持续提升,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从高职教育院校实际来看,思政教育较为薄弱,思政课教师重理论知识灌输、轻教学成效产出,教学过程中没有将生活中的实例有效融入,思政教育特色经典案例还不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温度和效度还不高,课堂教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思政理论知识和思政教学成效尚难以很好回答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有距离,必须要下大力气进行解决。
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鉴于此,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育思政课师资队伍是主力军,也是思政课堂的主导者,要按照要求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思政课教师教育培训,统筹谋划思政课教师梯队建设。高职院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联系思政课教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凝聚思政课教师的力量。二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固然有成效,但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高职学生生活环境的变化,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主动适应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模式,要更加注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更好吸引学生对思政课的关注,从而提升教学成效。伴随形式多样的移动通信终端和信息化的普及,微信、微博、微视频和客户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抖音、QQ、微博等为代表的微媒体被大众使用,在当前生活学习节奏非常快速的大背景下,各种在线会议和活动广泛采用微媒体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同样可以利用微媒体等开展,以日常生活为基础,整合当前热点和实例,不断提升和激活学生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让高校思政工作更加健康有序。思政课教师可以开设内容精炼、主题鲜明、时间较短的“微党课”,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主题聚焦围绕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的政策、先进典型、时事热点等设置主题,如“党史上的今天”“红色故事”“身边的党员故事”等。形式可以多样,创新表达,如视频微课,制作短视频,结合动画、PPT、实拍素材等,使内容更加生动直观。还可以直播互动,利用直播平台进行实时授课,设置问答环节,增强师生互动。音频播客,推出党课音频节目,适合学生在课余时间聆听学习。图文推送,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APP等平台,定期推送党课图文内容,便于学生随时查阅。开展同步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要把信息技术等手段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发挥相关学习平台作用,通过建设“青年大学习”平台、开展微课堂、制作慕课等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三是打造特色品牌课堂。思政教育要紧跟时事,积极结合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身心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相契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字化教学课堂,立足于社会生活,整合社会热点和事例,完善与活跃学生学习氛围,创造出具有活力的特色品牌课堂,高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将“奇葩说”“辩论赛”等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中,构建师生、生生积极交流互动的教学情境。此外,教师可以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整合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学习特点,围绕手机媒体、信息软件、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创新型教学模式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同步创新和发展,开启思想之船,扬帆起航,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学习,在理论知识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紧跟时代发展,紧跟学生需要,贯彻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积极正面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成效,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提供坚强保障。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