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童心课堂”的构建 优化小学语文问题链的教学策略 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6版:教育家精神知与行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98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98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例谈小学数学“童心课堂”的构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康学为 发布日期:2024-10-23 11:17:14

□天长市城南小学  康学为

  许宏主编的《童心课堂》中这样描述童心课堂的理念——课堂要以儿童生活作为课程基础,根据儿童的成长特点,研究儿童的成长需求,丰富符合儿童特点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儿童的活动形式,实施激励儿童健康成长的评价方式。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童心课堂”呢?下面结合几个课例,具体谈谈笔者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童心课堂”的认识。
  一、错着错着就对了
  如果把“童心课堂”看作一盏“明灯”,那么“错”这种资源就是这盏“明灯”的“能源”。童心课堂的教学就是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要符合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挖掘“错”的资源,在“错”转“对”的过程中,儿童的思维就可以撞出绚丽的火花。
  二、玩着玩着就会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充满童趣的情境就像点燃“童心课堂”这盏“明灯”的“火柴”。课堂上应该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生命特征,构建多维互动与动态生成为特征的课堂活动,从而引发儿童的互动学习,即将课堂学习“游戏化”,在“玩”中“学”。
  如:在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购买物品”教学环节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一)模拟组内购物
  师:买一枝水彩笔需要1元6角,现在你有一张1元的纸币,三张5角的纸币和九张1角的纸币,你可以怎么付款?
  根据前面认识的人民币,笔者创设“小小商店”购物情景,同座位两位同学一人扮演“销售员”,另一人扮演“顾客”,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该怎么付钱。
  学生交流。
  生1:付1张1元的,付6张1角的。
  生2:付1张1元的,付1张5角的,付1张1角的。
  生3:付3张5角的,付1张1角的。
  ……
  (二)模拟全班购物
  在有了组内购物的经验基础上,笔者布置了学生可以带自己不用的旧物到班级用班级“奖励币”买卖旧物。学生自己评定旧物的价值,标定所需要的“奖励币”,然后与同学交流购物。
  此环节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争先恐后地上台来演示给别的组看,积极参与全班购物数学活动过程中。同时,他们通过模拟“销售员”“顾客”两种角色,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模拟交易活动,多次总结经验,既完成知识迁移至课堂学习中,又让他们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实现了“玩”中“学”,让学生在“童心课堂”中做“会玩”的游戏者。
  三、做着做着就透了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由此可以看出“活动”“动作”的重要性。课堂活动就像“童心课堂”这盏“明灯”的“支座”,活动越有效,“明灯”的“支座”就越稳定。因此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重在“做”,儿童在“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等数学活动中收获“做”的果实后,数学能力和素养得以升华。
  以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学生在用硬纸板拼、用量角器量的活动中猜想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还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的活动验证了猜想,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能够用推理的方法对三角形内角和进行一般性的验证。
  儿童数学素养的发展,不能靠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来实现,而是要顺应儿童的特性,倡导课堂活动的多元化,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学生通过画一画、撕一撕、折一折、猜一猜、做一做的活动体验,不仅获取了知识,还促进了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真正做到了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把儿童从过严的规训中解放出来,使课堂成为真正的“儿童之家”,成为他们的乐园。
  因此,在小学数学的童心课堂构建中,我们要关爱儿童、保护童真、激发童趣,让儿童享受数学课程中带来的幸福体验。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儿童为本位,尊重儿童天真、纯朴、活泼的生命自然状态,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富有童趣、自由、和谐的教育情境,把属于儿童的数学美好体验还给他们,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中错着错着就对了,玩着玩着就会了,做着做着就透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