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做新时代全面发展好青年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郭超 发布日期:2024-10-23 09:04:07 |
□巢湖学院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副部长 郭超 青年兴则国家兴。新时代好青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一、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
树立“四个共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首次从“四个共同”的角度,阐明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深刻内涵。“四个共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体现,要求新时代青年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根植“四个与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求新时代青年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牢固树立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民族复兴携手共进。把握“四对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四对关系”要求新时代青年在处理民族问题时,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维护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地区发展。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决策。民族分裂主义和极端宗教思想境外有种子、境内有土壤、网上有市场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美西方一些反华势力炮制散布大量涉疆虚假信息,诋毁中国治疆政策,干涉中国内政,企图蒙骗国际社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动力。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根本指针。新时代民族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供给。要想民族融合,必要政治统一。要想民族融合,必要人心相通。要想民族融合,必须建立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强调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思想供给。大一统历史传统。中华民族有着大一统的历史传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共同的历史文化认同。“两个结合”理论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渊源还包括“两个结合”的理论成果,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理论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团结基因,传承和发展各民族文化,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民族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为民族事务治理提供法治保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民族事务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为各民族共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新时代全面发展好青年,要内化为自强不息、团结奋进、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有生动力,将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融入到个人成长发展,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项目名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项目 编号: sztsjh-2024-6-17)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