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稻花田里话节粮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郑晶晶 发布日期:2024-10-23 09:12:53 |
□本报记者 程榕娟 通 讯 员 郑晶晶
本报讯 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当天,为引导青年学生理解农业科技创新,营造爱粮节粮、共同维护粮食安全的良好氛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学生代表,走进中联重科峨桥智慧农场,开展劳动教育认知实践活动,观摩田间地头的“智慧农业”。
在中联智能农业展厅,学生们现场观摩了智慧农业平台及智能农机演示,了解中联重科关于“智慧农业+智能农机”双轮驱动战略布局产品体系。“这是我们的谷物联合收割机,最高转场速度能达到每小时37千米,并能同时收割玉米、谷子、高粱等农作物,有了这样的产品,我们能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基地负责人赵斌向学生们展示了最新农机产品。
自2020年9月,中联重科水稻数字化种植成果已通过专家评审,在国内率先实现水稻数字化、标准化种植。在讲解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们在田间地头体验了使用手机、平板等通信设备远程操控智能闸门和自动灌排。讲解人员介绍,通过30米高鹰眼系统和无人机自动巡田,在农作物长势、病虫害防治方面能够大幅节约人工成本,真正实现节粮减损。
“没想到我国农业发展技术这么先进,这背后是国家对农业产业的大力支持以及高科技农业企业工作者辛勤耕耘的汗水结晶。今后,我更要珍惜粮食,也希望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助力中国三农产业发展。”来自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的学生代表陈家天站在田埂桥头,远望秋收稻田,动情地说。
据悉,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依据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此次活动是学校深度融合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积极探索,学生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深刻体会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进一步弘扬节粮理念,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
![]() 稻田里感受现代农业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