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的“成长”
4版:世界真奇妙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98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982期  下一期
一粒米的“成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24-10-21 16:02:41

世界真奇妙

  同学们,大家好!你们可曾想过,一粒大米,要历经怎样一番漫长而艰辛的旅程,才能最终静静地躺在我们的餐盘之中?我们每个人都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训耳熟能详,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与背后无数汗水与辛劳,或许我们并未真正体会。恰逢今年的10月16日,全球迎来了第44个世界粮食日,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借此机会,一同走进一粒米的奇妙世界,探寻它那不凡的“身世”。

  我是一粒米,从一粒种子到登上人类餐桌,需要约3072小时,今天就来唠一唠我的米生。

  婴儿期:约84小时
  在这个阶段,我会经历浸泡、保温、催芽、育秧等工序的“洗礼”。 我需要在水里沐浴24小时,并在“小黑屋”里休息12小时,农民才可以带我体验坐“过山车”的快乐。

  有了自动育秧机,我和小伙伴可以均匀分布在秧盘上,在松松软软的“泥土房”里自由生长。在低温催芽48小时之后,我已经长到3.5日龄了,就可以搬到育秧大棚里生活。


  儿童期:约660小时
  育秧大棚就是我的托儿所,约516小时后,我又长高了,也变壮了。顺利“毕业”后,我被搬到大田上,农民告诉我,那里才是我加倍奋斗的地方。以前,农民需要把我们一个一个插到水田里,不仅效率低,我们还经常被挤在一起争抢养分。

  如今有了自动插秧机,我们很快住进大田,“房间”也很宽敞,互不打扰,自由沐浴阳光,约120小时后,我就能变绿返青,长成壮实的“青少年”。


  青年期:约1488小时
  我以为会一直这样舒服“躺平”,没想到,大田生活需要经历很多考验,包括分蘖(niè)、拔节、孕穗等米生重要环节,还要面对台风、暴雨、低温、干旱等气候变化压力。

  特别是分蘖期,我很容易被福寿螺等害虫侵蚀,甚至还有不知名杂草跟我争抢养分,为了帮我渡过难关,智慧的农民想出了鸭稻共生的绿色种养模式。当我还未进入拔节期之前,每天让小鸭子们在大田“巡逻”,帮我吃掉福寿螺等害虫,鸭子粪便还是非常好的绿色养料,一举多得。

  扛住了所有压力,我的“头发”越来越多,个子也越来越高,渐渐长出花穗,形成稻谷。

 

  成年期:约840小时
  我的外壳慢慢变黄,浑身金灿灿,神气了不少,稻谷也开始结实成熟,我终于是个“大人模样”,米生也走过了三分之二。

  到了收获的时候,农民把我收割下来,和其他伙伴们一起,到水泥地上享受72小时的日光浴。晒饱后,我脱去了厚重的外套,换上淡棕色的单衣,拿到合格的体检报告,我和小伙伴终于成了优秀的大米。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米生舞台,有的蒸完桑拿成了香喷喷的米饭,有的继续进入工厂“磨炼”,成了干米粉、湿米粉、鲜切粉,还有的伙伴则定居了新家,成了储备粮食。
  一粒米从播种到端上餐桌一共历时约3072小时,而白白扔掉一粒米只需要一瞬间。同学们,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综合整理于网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