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生与忘怀 爱与漠然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蔡依静 发布日期:2024-09-29 16:24:27 |
□泗县第一中学高三(14)班 蔡依静 辅导教师 张雅君
现在你同热恋的人分手,等半个世纪后,你们再相遇,如果他(她)向你喊出一句“我恨你”,那么你该是庆幸的,毕竟他(她)记了你这么久。最怕那擦肩而过,彼此想打招呼 却换一句 “这是谁来着”。
这是多年前看过的一段文字,好像是张晓风的。
文末,张晓风感喟: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漠然。这份感悟惊了我,至今难忘。渐渐长大后,我将情爱升华至生命,也仿出这么一句来:生的反义词不是死,而是忘怀。
为什么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什么说“他死了,可他还活着”?
生与死,关键就在于记忆吧。生命的消逝与否,就在于活生生的世上有没有记忆的留白吧。
生物学对化石的定义:“生物的生活痕迹,或是遗体、遗物。”古生物自身也想不到,数千年后的今天,大到遗骸残骨,小到石器、足迹,尽被挖掘、研查。可能对生物本身来说,生命消逝,意义也随之而去。然而对后世来说,于原子微小衰变的积累中窥见维持千年的遗痕古迹,在历史的使命中,同是一种精神意义。古生物何不象征着“已逝记忆”,于不断探寻中为那段广袤朦胧的“生”留白,考古学家们在体力劳作中,得有此番精神劳作,也是足以怡然自得的。
死的是物质,生的是精神。大千世界中,生死是常态,不能只囿于“死”的悲情,而更要重视“生”的影响力。“存在”是虚渺的,可化虚为实,将“存在”的空虚寄托于实物,也并不困难。同居里夫人一样,坚守铀盐提取,命名钋镭,成为物化学界一大佳话,着实困难。但在奋力中,在对时光的珍惜中,在对平凡的认知中,找到生生不息的追求,却是可以做到的。
由生死反观爱恨。烟火人间,爱恨情愁,不可避而不谈。“生”与“爱”间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去做事,同时要去爱。我对爱的信条,是“不要给爱留后路”。在力所可及的年岁,以爱的火光照亮他人,就如同那一句:“谁知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呢,好好珍惜当下吧。”爱不出口,可爱需出手,即便最终是两两漠然,也知,爱过便是足够的。
是的,写下这些的我,正处于“强说愁”的年纪,但我宁可将生死爱恨当作两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而不是“愁”,即想即录罢了。
又念及刘希夷那句千古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谈什么人情世故,我只知道在时光之流中,花也并不相似,只是“情随事迁”,人心自生慨叹罢了。如若花能语,这句话可以被改成“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这又是何等美妙的心境。我想,尘世喧嚣中,能静心来观望花的年岁不同,是能坦然面对生死时序的,是能用心去爱的。
生的反义词不是死,而是忘怀;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漠然。唯愿世间心有不满者放下愁怨,而去创造生的意义、寻求爱的价值,从点滴起,让情怀久沐人间。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