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让我知农爱农更兴农
02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97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97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大调研让我知农爱农更兴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葛伦伟 发布日期:2024-09-27 10:04:31

  编前语  为引领大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了解安徽省“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乡村富民产业、乡村治理等工作现状,今年暑假,我省正式启动2024年安徽省“百校千镇万村”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调研活动,30余所高校依托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步开展大调研,万名学子走向田间地头,在乡村振兴一线发现真问题、提出真答案、锻炼真本领、提升真能力。

  金秋9月,安徽省“百校千镇万村”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调研座谈会在安徽农业大学召开,来自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等高校的大调研实践团学生代表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分享了他们在乡村振兴大调研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感悟。


青年学子调研中
 
合肥工业大学“深耕农旅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学生代表  余志轩
土生土长的“青阳娃”读懂家乡
  今年,我们团队前往青阳县开展主题为“深耕乡村农旅发展,助力特色经济推广”的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作为在青阳县生活了20年的“青阳娃”,这是我第一次深入到乡村、农田,调研家乡的发展,我深刻感受到了家乡的可喜变化,我为家乡的发展感到自豪,更为经济社会的进步感到振奋。
  在青阳县童埠开发区新区,记忆中的田野如今已变成了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区,厂房林立、机器轰鸣,农民们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谋生,而是利用科技手段,实现了农业的智能化、规模化发展。
  在朱备镇百丈潭瀑布景区,我们邂逅了一位曾经在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工作的退休员工,从聊天中得知,他作为共产党员,积极配合政府基层工作,在瀑布边义务担任引导员和救生员一职。他强调现在生活相比过去,无论是教育、经济,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了很大改观。由此可见,政府已经在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乡村振兴工作不只是停留在文件上,而是落到了实处。
  调研结束后,我们制作了微视频,详细介绍了青阳县从各个方面助力乡村振兴的做法,还撰写了五份调研报告,这些成果我们反馈给当地政府,发布到网络上,为乡村进一步振兴提供新的思路。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我提升了能力,更坚定了今后投身基层建设发展的信心。

安徽农业大学林碳云实践团学生代表  马乐璇
走访20个村庄收集406份问卷
  今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团队走进了安徽省林业碳汇开展第一单——宣城市开展调研,先后走访了泾县、广德市、旌德县等地20个村庄。
  调研中,考虑到农户可能对电子设备使用不熟练,我们提前将系统问卷导出,并结合团队特色的碳汇相关问题进行整合,打印成一份份新问卷。但是第一天在东山村调研时,我们发现问卷有很多问题晦涩难懂,专业性较强,农户甚至村干部都不能准确理解,进度缓慢,问卷填写质量也不高。当天晚上,我们召开团队集体会议,又将问卷重新梳理整合,通过结合专业知识、上网查询和咨询指导教师,将专业性术语转化为最通俗化的语言,每题都进行了详细备注,后期实践证明这样不仅节约了调研时间,问卷填写的质量也大大提升。最终我们共收集406份问卷并导入系统。
  在泾县调研中,我们遇到了云岭镇莲子基地负责人肖海明,他经营莲产业十余年,并且积极推动产业绿色化、机械化发展,包括绿色病虫害防控、无人机农药喷洒等。问及他农业风险大,为什么会坚持这么久?他说:“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是我国的根本,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投身于现代农业,如果因为风险大就不去做,那我们的国家如何发展呢?”一席话让我钦佩不已。欣喜的是,如今的乡村已不再是闭塞和落后的代名词,越来越多年轻有为的“大学生村官”“绿领青年”“新型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
  回来之后,我们整理出756份数据以及42份访谈记录,并形成一份调研报告,获得了宣城市2024年优秀资政报告评选第一名,得到了宣城市有关部门领导的认可,这也鼓励着我们继续融小我于大我之中,为乡村振兴事业奉献青年力量。

合肥大学“‘岳’动青春·遇‘践’盛夏”实践团学生代表  荆慧婷
深度对话 才能感受乡村魅力
  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团队来到了岳西县温泉镇,以“饮水工程建后管理及使用情况”为主题开展活动。相比之前“三下乡”的支教主题,今年我们团队的主方向是乡村调研,从选址、主题、形式上都有了全新调整。作为团队队长,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深入乡村、对话乡村才能真正了解乡村发展现状,感受乡村的岁月与魅力。
  实践中,我用微信总计超20万步数看到了这里山势错落带来的饮水建设不便问题,地广加上青壮劳动力缺乏背后的收割难问题,销售渠道有限导致农副产品收入低问题等。但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政策的深度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得到了充分的改善,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例,在环境方面,我们在走访中观察了解到,家家户户的厕所都装了地下排污桶,村前路口都摆放了环保垃圾桶,污水处理站持续运作……这次近距离调研,让我有机会了解农村地区发展的艰苦岁月,也看到了乡村振兴政策落地生花。
  通过一个星期的调研,我们发现温泉镇当地饮水工程存在水量不稳定、消毒检测不到位、节水知识普及难等问题,团队及时进行了结果归因、文献研读和理论学习,建议当地可以在基础饮水设备定期管护检测,村民组单元集中宣传、完善管理分工职责等方面入手。目前,团队正在积极完善调研报告,准备将调研成果与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活动结合,进一步优化调研输出。
  这次大调研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专业价值、个人潜能,深刻体会到了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我辈必将不负时代,继续出发,持续努力,为“三农”持续贡献力量。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大手牵小手·团建带队建”志愿服务实践团学生代表  高奂奂
荷花艺术节上感触火热乡村
  2024年暑期,我和团队来到肥西县丰乐镇开展以“乡村振兴·青春笃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丰乐万亩荷花基地,了解荷文化发展对丰乐文旅产业的积极意义。
  在活动开展前,学校对大调研工作做了充分动员,并组织了立项团队、技能培训,为每支实践团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和技术支持,这些都让我对即将开展的大调研充满期待。
  在丰乐荷花艺术节现场,看到了农民们背着箩筐售卖莲蓬、看到不少年轻人通过直播为家乡售卖农产品、看到了丰乐镇各具特色的农产品整齐罗列在大众的视野……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使乡村振兴理论宣讲入耳、入脑、更入心,切实做到宣讲接地气、理论有热气,实践团以田间地头、荷花基地服务站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文明新风、法治宣传等热点话题,用群众的语言、从百姓的视角阐释党的“好声音”“好政策”,让广大群众、游客坐得下、听得懂、能领会、记得牢,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之前,我从书本中知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城乡发展存在一定差距。也知道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水平。这次大调研让我对“三农”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丰乐荷花艺术节的举办让丰乐镇这个荷香景美的地方出现在大家视野,荷花节上各村镇农户的农产品展示及宣传更好地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了经济发展。

安徽农业大学“‘园’梦小岗·‘艺’起出发”实践团学生代表  张亚淼
小岗村里与改革撞个满怀
  我们团队的实践地点是有着“中国改革第一村”之称的凤阳县小岗村,开展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最直观感受是体会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伟力,了解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辉煌成果。
  我就读的是农学专业,对“三农”工作本就有着深厚的情感、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通过这次大调研,我对“三农”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拿土地承包的例子来说,有些地方工作进行得好,农户十分乐意,但是也存在部分农户对政策没搞懂,这种关系农户切身利益的政策更要实地走访调研,任何时候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才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
  目前,我们团队已经完成了三份调研日报、一份新闻稿、一份座谈报告,撰写了一份调研总结草稿,下一步打算针对具体问卷内容完成一份中国乡村振兴改革提案。但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从小岗村的角度对国家“三农“工作以及乡村振兴现状进行一定了解,上了一场生动的“大思政课、大实践课、大调研课”,是一次难得的成长与学习机会。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中的新农人,深感重任在肩,我们要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葛伦伟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