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音韵律动怀宁校园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97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09月2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974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黄梅音韵律动怀宁校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未停 徐徐 发布日期:2024-09-25 10:52:05

传承

  “现在发放我们怀宁县编写的《黄梅戏艺术》教材,请每组组长到我这领取,然后分发给小组内的每个同学,这学期我们就开始学习黄梅戏了。”9月19日,怀宁县高河镇中心学校306班教师张丹一边分发着黄梅戏教材,一边向学生介绍黄梅戏课程。

  怀宁县素有“京黄故里”之美誉,黄梅戏文化底蕴丰厚,人人能唱黄梅戏,公园、广场、校园处处“黄梅”飘香。2006年,国务院将黄梅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怀宁县倍加珍惜这份宝贵资源,不遗余力在校园传承该项“非遗”,让黄梅音韵律动校园,呈现出凡有学校必能唱“黄梅”的繁荣景象。

薪火在联袂相传
  黄梅戏薪火相传源于怀宁县多部门对黄梅戏的情感和多年的执念。怀宁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编写传承黄梅戏地方教材,经十余年编撰和多次修订形成《黄梅戏艺术》怀宁县地方教育读本,五年来发放教材近2.5万册。怀宁县政府更加注重黄梅戏的文化育人功能,启动“黄梅戏进校园”专项活动,开设黄梅戏课程,邀请潘启才、江丽娜等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对音乐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先培养一批黄梅戏教师再培养一批“戏伢子”。在机制运行上,还把“送戏进校园”纳入民生工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余万元保障该项民生工程实施,县黄梅戏剧团连续13年把“正宗”黄梅戏送进校园,累计演出600余场次,让每个学生在“原汁原味”的黄梅腔中陶冶情操。“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学校结合校情打造黄梅戏精品社团25个,社团在传承传统戏曲外,还结合新时代创新曲目,如实验小学编导的黄梅戏情景剧《戏韵流芳》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乡村大世界》舞台一展风采,戏曲文化根植于青少年心中,一代又一代怀宁人薪火相传。
排练

音律在垂髫启蒙
  幼儿是音律的重要启蒙期,怀宁县振宁幼儿园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培养幼儿的音律感,在保教中强化音乐教学,把黄梅戏融入音乐课堂,同时大力推广黄梅戏课间操,开设精品社团,让每个幼儿都能唱几句戏曲,做几个动作。
  谢凤敏是振宁幼儿园教师,曾在石牌镇居住十余年的她对黄梅戏很“痴情”,工作之余会唱上一小段纾解工作压力,唱到动情之处还配上一连贯的动作,很有专业范儿。自幼儿园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以来,她在园里开设了黄梅戏启蒙社团,让她没想到的是报名参加社团的幼儿络绎不绝,她在园里也找到了一群 “知音宝宝”。每天延时服务时间,她就带着幼儿们学唱黄梅戏,还对发现的“戏苗子”重点培养,在幼儿园节日活动时让他们登台一展风采。9月9日,怀宁县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的序曲节目就是振宁幼儿园黄梅戏课间操,二十余名幼儿整齐划一的标准动作赢得满堂喝彩。
  “黄梅戏是怀宁的文化遗产,是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传承,弘扬戏曲精神,以文化熏陶,让幼儿在黄梅戏中辨别真善美。传承的起点在幼儿阶段,开黄梅戏启蒙社团就是让幼儿们初识音律就感兴趣,再听黄梅而欢喜。”谢凤敏在黄梅戏传承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兴趣在社团浸润
  怀宁县石牌镇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京剧和黄梅戏的发源地,“京剧鼻祖”程长庚、“国剧大师”杨月楼、“武生宗师”杨小楼,以及严凤英、王少舫等一大批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均学艺并成名于此。近年来,怀宁县政府着力擦亮石牌镇特色品牌,打造石牌镇为全国“戏曲文化”特色小镇。“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现为石牌镇引以为豪的文化自信。
  石牌镇中心学校位于石牌镇中心地段,学校秉承“浸黄梅戏香,润雅致人生”的办学理念,坚持“让每一个孩子童年都有戏,让每一本戏都精彩”的办学目标,与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达成合作,强化师资力量配备,以黄梅戏为育人媒介,融于“五育”教学,黄梅戏韵飘香校园。学校在传承的同时,还结合时代新元素进行创新,其中原创黄梅歌舞校园三部曲《爷爷奶奶逛校园》《爷爷奶奶进校园》《爷爷奶奶抖校园》在全国中小学生阳光下成长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教育部二等奖,省、市一等奖。学校先后创建了安庆市“戏曲进校园”特色学校、安庆市黄梅戏韵特色学校品牌。
  “我爷爷是戏迷,也是黄梅戏票友,我从小经常听他唱黄梅戏。在学校,我参加了黄梅戏社团,有专业的老师教我们黄梅戏动作和音律,现在我能唱《天仙配》《女驸马》经典唱段,经常和爷爷在家里唱和,其乐融融。”石牌中心学校学生陈安阳表达了自己对黄梅戏的兴趣。

传承在课堂漫溯
  安庆市宜城科技学校是一所中等专业学校,2019年开设黄梅戏特色专业,聘请专业教师教唱黄梅戏,同时创新思维,编排新剧,使黄梅戏文化广泛传播,代代传承。
  时小柳、都飞飞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在怀宁县剧团担纲主要演员,活跃在黄梅戏舞台26年。他们创意编导百余场大型精品文艺活动,培育黄梅戏优秀青年演员百余名,多次在国家级黄梅戏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在安庆市宜城科技学校任教期间,时小柳、都飞飞成立了黄梅戏名师工作室,编排出众多新剧目,学生在省市级中职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学校自编剧目经常在社区、养老院上演,为广大戏迷送上文化“大餐”。每年该校黄梅戏专业学生参加安庆师范大学黄梅戏专业本科对口招生录取率达到80%,成为学校的金牌专业。
  该校黄梅戏专业学生李佳芮的梦想就是考上安庆师范大学黄梅戏专业,在黄梅戏大师韩再芬的课堂上学习。她知道都老师和时老师是她逐梦道路上的引路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在对口招生考试中脱颖而出。今年9月,她实现了理想,满怀欣喜迈进了安庆师范大学的大门。
  “学黄梅戏很苦,要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学会黄梅戏唱念做打基本功,能唱经典选段。每天早晨6时多起床吊嗓子、踢腿、念白,晚上还要练软毯子功。都老师常常教导我们黄梅戏是一门艺术,学艺先学德,要端端正正做人,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能吃得台下苦。她虽然对我们要求严格,但是也像奶奶一样疼爱我们,希望我们个个都能成才。”李佳芮说。
  黄梅戏是怀宁县文化标志,也是一张亮丽名片。怀宁县在传播、传承黄梅戏上做足了文章,把黄梅戏元素融入县城规划、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教育等领域,营造了良好的戏曲氛围。近期,怀宁县教育局与怀宁县黄梅戏剧团联合开展2024年黄梅戏进校园活动。金秋十月,五十余场黄梅戏将在怀宁每一所校园戏韵飘香,一代又一代怀宁人在戏曲传承中散发新活力,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培育更多时代新人。
进校园

□本版稿件由李未停、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