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姑苏行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乔志臻 发布日期:2024-09-23 10:39:37 |
□蚌埠第二中学高二(5)班 乔志臻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织就了繁漪瑰丽的江南梦,造就了苏州的不衰文名。长夏天气里,赶一场暑期出游潮流,拜访这座城市,赴一场氤氲文韵的旧约。
十年前因故出游,在同样的夏日游苏访杭,于脑海中留下模糊的江南印象。十年后重游,昔日孩童已成少年人,重过阊门万事新。于是我将记忆暂抛脑后,擦亮双眼,探访古声新韵。
君到姑苏见,繁华在苏州。从《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到仇英绘《清明上河图》,卷轴历历,映刻姑苏繁华。而时至今日,作为GDP名列前茅的城市,苏州依旧豪景如许。地铁跃至地面以上,轨道两侧高楼林立,姿态各异,一派难得一见的大城市景象;夜游金鸡湖,虽喷泉景观不过尔尔,却见各色大厦围湖竞立,大桥穿湖而过,在夜晚亮出五色灯景,好不壮观;闲逛平江路,如织的游人融在店铺明亮的灯光里,小河中光影绰绰,百代不改。这座城市将繁华刻进了蜿蜒的血脉,以一种文人墨客们想不到的方式,连通了过去与未来。在许许多多的大城市中,这样的繁华不改,多少叫人赞叹。
君到姑苏见,古意在吴郡。从明朝四大家到吴中四才子,许是绮丽繁华地太盛,苏州的那些为人熟知的古韵,大多不出于庙堂案牍,而在市井与文斋。一座粉墙黛瓦的博物馆,窗外衬着残红的半树榴花,窗内昏黄的灯光下秘色莲碗亭亭玉立,宝剑敛光,瓷器琳琅,每一处移步换景,都予人一份幽深含蓄之美。一座翠树幽榭的拙政园,草木葱老,廊道漫回起伏,亭台楼阁看似随意地星布其间。檐角的墨黑与树木的浓绿,一起揉碎在清浅的潭水里,扰动一围幽深的金光,在人声嘈杂中,古园几自静谧;一座古老神秘的虎丘,将无数文人的墨宝留在寒潭清凉的石壁上,却不需半分剑影,只待后人猜想;一座香火鼎盛的寒山寺,任“月落乌啼霜满天”的绝句刻满了碑廊,佑护古木繁茂、游鱼嬉戏、不吝祈福的悠远长钟……在这个酷暑非常,人潮汹涌的夏天里,我有幸在零光片羽中窥得一丝古意。过滤掉周围人,幻想着几人长衫绢扇,漫步游园之景,再抬头匾额上俊朗利落的题字,我竟也在拥挤的拙政园中觅得一丝凉风,至今不忘。自是得见苏州园林之美、江南胜景之美,这样的清雅宁和,多少叫人向往。
君到姑苏见,神韵在吴中。“轻柔悠扬,潇洒倜傥,放浪不驯,艳情漫漫”。这是余秋雨先生对苏州的评判,我深以为然。长眠在寒潭中的吴王阖闾与在虎丘上受着祭祀的孙武、伍子胥,他们都幸运地没有看到姑苏悲凉的陷落;博物馆里零星的陶瓦与名人馆里的一笔带过,更叫人看出姑苏历史的一段寂寞贫瘠。然而,乘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古诗雅韵的发扬,姑苏这位娇滴滴的少女迈入了她风华不俗的成熟期。我心目中所欲追寻的姑苏,是丹青古卷里的风骨。“君子于此,必有所择矣”。苏州的传奇佳话,是衡山先生的仕而终归,避权贵,创吴门,“主风雅数十年”;是桃花庵主“闲来写就青山卖”,以俗为雅,无拘无束,留下心酸而浪漫的“无酒无花锄作田”;是一向安逸斯文的苏州百姓,在反对“九千岁”的斗争中前赴后继,才子金圣叹就义于亡国悲哭,“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姑苏温柔,缱绻中走出了流传百代的文人诗画;姑苏宁和,深邃中走出了清越挺拔的神韵风骨。叹息着苏州名人馆的简陋,一到苏州,我偏自动回忆起了丹青文墨间的那些不群身影,这样的高风亮节,多少叫人倾慕。
我到苏州,犹有应见未见之处。此时不值初春,不得见桃花坞里“花前花后日复日”;亦不逢暮春,不得见文衡山先生手植藤“蒙茸一架自成林”。自苏博本馆制至西馆,有意寻吴门书画展,却只见书画厅闭门装修;暑热天气里,有太多的景致,一掠而过,真真走马观花。细想来,世间必不得有万全法,或许待这一腔姑苏深情模糊在时光里,便可再有一场经年旧约。
大梦已了,胜景长存。走过姑苏的艳阳似火,我看见这氤氲不绝的文韵,不在盛装的古装女子,不在阊门的古藤蔓,亦不在河畔的旧瓦,而是在景与心相触之处的灵犀一点。脱去一生夏暑,我于心中抵达春光不老的苏州。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