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一名青联委员活跃一个“圈”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婷婷 吴晨晨 发布日期:2024-09-13 10:07:32 |
□本报记者 谢婷婷 通 讯 员 吴晨晨
最近,一曲由宁国市青联委员丁家浩原创的大提琴曲《津河晚风》火了。
“当悠扬的大提琴声响起,缓缓流淌的音符描绘出津河的清晨与傍晚,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我对家乡的深情与眷恋……”从小患先天性青光眼、视力极其低下的丁家浩在音乐的世界里打开了一扇明朗的窗户。2015年以来,他坚持在美丽的西津河畔,给热爱音乐的人们上免费的公开课。听课的人覆盖了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业,甚至还有外地的音乐爱好者专程赶来。去年11月20日,宁国市青年联合会成立,丁家浩当选市青联常务委员,越来越多的青年被他的事迹感染和影响,凝聚成一股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团宁国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李雪介绍,第一届市青联共有委员125名,设置了乡村振兴、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社会公共服务业等四个界别,很好地发挥了县级青联的组织动员优势、人才智力优势和广泛联络优势,增强了县级团委资源统筹能力、延伸了工作手臂、扩大了工作覆盖,创新实行项目领协办制度,带动一名青联委员活跃一个“圈”,为推动县级团委生存资源社会化、工作内容项目化注入活力。
集结青年为家乡上分
2016年的一个清晨,天空蒙蒙亮,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徐锴带着自己的第一台无人机来到位于宁国市方塘乡皖南川藏线上的红杉林进行拍摄。当无人机穿越千亩红杉林,恰好捕捉到日出时分,天空泛起了柔和的金光。这段视频被剪辑上传到了网络上,宁国市红杉林瞬间火出了圈。
这是青年摄影师徐锴第一次返乡拍摄家乡的美景,却让他意外地认识到:摄影与旅游相结合能够碰撞出无限的可能。从那以后,他更加关注家乡文旅产业的发展,并于2019年正式返乡创业,开始用摄影嫁接空间、资源和圈子。这些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参与了宁国市港口镇山门景区、宁国市港口镇西村村、宁国市海螺水泥厂、宁国市云梯畲族乡等多个景区的艺术化提升工程。不仅如此,他还策划了2022年宁国世纪广场春节全息投影项目,策划执行了2023年宁国黄茶开采节等活动。在不同的项目改造中,他坚持用摄影的视角进行创作、传播以及营销,推动家乡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让流量变“留量”。
今年年初,市青联委员、抖音千万网红周冠豪倾情演唱原创歌曲《宁国》,歌曲MV由徐锴精心制作。当网络大V、影视明星纷纷以各种方式推介家乡时,两位委员主动履职,给家乡上分。
“在我们市青联里面,不乏有专长、有想法、有执行力、有社会责任感同时又热衷公益的优秀青年,我们把他们凝聚到一起,形成几个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圈子’,为有共同爱好的青年搭建平台、营造共同成长生态。”于是,李雪找到徐锴策划“青联摄影圈”系列活动。很快,一堂面向宁国市青年教师的手机摄影公益课开课,徐锴担任主讲。之后,一场公益主题摄影大赛的举办给青年提供了采风和交流的平台。徐锴介绍,截至目前,“青联摄影圈”已经吸引并服务摄影爱好者300余人,未来还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更多青年通过摄影推介家乡。
市青联委员徐锴主讲手机摄影公益课
一起读书共筑成长沃土
在宁国市西津街道城西社区青联共享书吧,“老吴”经常作为专业伴读导师带领青年开展“一起读书吧”分享沙龙活动。
“老吴”名叫吴倩,是宁国市青联委员、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宣传策划主管,也是一名阅读创作爱好者。他介绍,前期市青联倡议开展了“捐赠一本书,成为青联共享书吧创始人”活动,吸引了很多读书爱好者的关注和加入,由青联委员钟云霞牵头在城西社区打造了第一家“青联共享书吧”。书吧的墙上,公示的“全年阅读计划”包含《人生效率手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毛泽东自传》等11本经典书目。自今年4月正式运营以来,书吧已先后开展了六期活动。“我参加了三期‘一起读书吧’活动,每月都会邀请伴读导师进行主题分享,书友们相互交流阅读心得体会,读书活动不仅丰富了青年朋友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更提升大家的阅读兴趣和文化素养。”参加活动的青年表示。
李雪介绍,市青联一直坚持“选好主题、整合资源、体现特色、突出公益”四个特点,以此来活跃界别工作,促进青联事业发展。按照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促进青 年创新创优、激励青年拼搏奋斗、扶持青年建功立业的目标,打造了“青联共享书吧”“青联驿站”等一批青年交流阵地,创立了“青联大讲堂”“青联摄影圈”“青联委员进校园”“一起读书吧”等一系列品牌活动,服务范围从青联委员向社会青年纵向拓展,覆盖面从青少年到中青年人群横向铺开。值得一提的是,市青联创新实行项目领协办制度,根据每位青联委员特点及擅长的领域,谋划特色项目,再由青联委员领办、协办,大大提高了青联委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为了更好地打造青联共享书吧,市青联广泛邀请读书爱好者和青年线上共读,与团干线下会友,并设置轮值班长带领青年沉浸式读书。每期活动由不同类型青年代表担任轮值班长,带领成员进行线上共读打卡,负责线下统筹协调、活动主持、现场组织等。在书吧内开展旧书捐赠、“以书换书”图书漂流计划,以此扩大书吧藏书容量,并通过书籍流动带动书友流动,让更多的读书爱好者知道原来在自己身边就有共享阅读空间。“书吧为青年朋友搭建了一个知识共享与碰撞、情感共鸣与连接、自我成长与提升的平台,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丰盈自己的内心世界。”吴倩说。
市青联委员吴倩主持“一起读书吧”分享沙龙活动
榜样引领青春建功
宁国市青联成立后,青联委员、宁国论坛总经理陆文杰便代表现代服务业界别参加了“我和我的‘青春宁国’”青联大讲堂活动,讲述自己的青春奋斗故事,砥砺青春建功的使命。
2005年,陆文杰创办宁国论坛,以关注民情民生、服务百姓大众为宗旨,秉承信息立网、文化强网、综合兴网的方针,将论坛打造成为宁国市第一门户论坛。在讲堂上,他分享了自己互联网创业的经历,并分析了时代发展下互联网的红利及下一个风口,最后结合自身和团队的成长感悟,呼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强学习交流,为家乡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走上青联大讲堂的,还有市青联乡村振兴界别委员胡慧玲、新型工业化界别委员吴倩、社会公共服务界别委员王潇等,他们纷纷将青联委员职责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分享个人与家乡共成长的故事,呼吁青联委员积极服务发展大局,为建设青春宁国贡献青联力量。“青联为我们搭建了平台,让我们找到了组织,希望未来我们能够聚集到一起为家乡做更多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事情”。除了参与分享活动,陆文杰还主动利用传媒资源优势,为市青联的各项活动提供场地、宣传等各类资源的支持,并乐此不疲。
当选宁国市青联秘书长后,“95后”宁国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办公室科员张曦也变得更加忙碌了。“我认为青联秘书长是桥梁、纽带般的存在,主要职责是‘服务’与‘协调’。服务好主席团成员与各界别委员,加强主席团成员与委员之间的联系,跟进各项工作进度,及时向上汇报、向下传达,帮助各界别委员搭建平台、畅通渠道,更好地履职尽责。在这其中,要求自己精益求精,要有超前思维、未雨绸缪的意识。在对待主席团交办的任务和在为各界别委员服务中,做到细致周到、处置恰当,认真对待每一个电话、每一次待人接物、每一次活动组织,凡事做到有计划、有汇报、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以真诚的态度及时准确地纵向和横向沟通,促进工作成效。”在履职尽责的过程中,张曦说自己的收获比付出更多。
去年以来,宁国市青联以成立为契机,创新工作机制、吸纳新兴力量、拓宽交流渠道,坚持聚焦构筑信仰高地、紧贴党政中心、深化组织改革,有序引导青年汇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洪流,吹响青春建功的冲锋号。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该市青联坚持有效发挥青联委员的作用,以活动为纽带,不断扩大青联组织的“朋友圈”,在活动中发挥青联委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有效发挥青联委员的专长,组织开展各类专业交流学习活动,推动青联委员共同进步,引领青春建功。
市青联委员陆文杰参加“我和我的‘青春宁国’”青联大讲堂
“12333”焕发勃勃生机
“市青联自成立以来,一直尝试探索用社会化组织活动的方式,努力搭建更多交朋友长见识的青年朋友圈。”李雪介绍,接下来,市青联工作重点将放在“12333”工作思路上,抓好“思想引领”这一条主线,打好“平台”和“共享”这两张王牌,用好理论学习、交流互鉴、活动引领这三条路径,强化组织功能、社会功能、服务功能这三项功能,努力实现建设真情温情的青年集体、构建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营造团结进步的精神家园这三个愿景。
同时,市青联将细分委员和青年需求,围绕“一界一品”,深化完善“青联委员领协办机制”,谋划“青联社区”“青联服务站”“青联义诊团”“青联宣讲团”等品牌项目,通过举办一系列创业论坛、青年沙龙、青春联谊等活动,带领青联委员走出去、沉下去,让青年想法能落地。
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李雪表示,市青联将持续聚焦新时代宁国青年的现实需求,继续在凝聚青年力量、服务青年发展、帮助青年成长、展现青年作为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建设更有人气、更富活力、更具锐气的青联,引领广大青年在助推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不断焕发青联工作的勃勃生机。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