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特殊教育学校:启智养正 润物无声 让折翼天使共享生命美好
B3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97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970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肥东县特殊教育学校:启智养正 润物无声 让折翼天使共享生命美好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管鹏翔 发布日期:2024-09-11 09:18:43

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风采展

  二十八载风雨砥砺,二十八载春华秋实。自1996年创办以来,肥东县特殊教育学校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坚持以“一切为了特殊孩子的发展”为宗旨,努力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先后被评为合肥市师德先进集体、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文明校园、合肥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合肥市三八红旗集体等。全体教职工立足岗位,用爱与专业,为“折翼天使”们启智养正,让他们共享生命的美好。
坚持思想引领 铸就发展的坚实根基
  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通过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来统一思想。秉承“让每个孩子共享生命美好”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特教、特色、特长”之路。学校坚持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坚持科研兴校与质量强校相结合,铸就发展的坚实根基,实现“价值共建,思想共鸣,管理共谋,成长共享”。
创新培养模式 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
  学校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立足于学生实际,凝心聚力,锐意探索,创新培养模式,构建“7+X”多元化课程体系,除国家规定的7门基础课程外,还结合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开发了语言康复、社交训练、感统训练、绘本阅读、创意皮影、沙画制作、黏土贴画、园艺种植、豆趣课堂、儿童舞蹈、特奥运动等多种特色课程。“7+X”多元化课程体系注重以生活为核心,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和整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7+X”多元化课程体系以来,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社会交往、生活自理、运动能力等均得到长足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高,缺陷得到补偿,潜能得到开发,在省市残疾人运动会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共获得金牌52枚,银牌36枚,铜牌35枚。“7+X”多元化课程体系也在省内多个地区同类学校中得到推广应用。 
强化专业支持 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赋能教师专业成长,聚焦“四大工程”,实施“三沉三课”,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师德工程”每年评选 “师德标兵”,“名师工程”实现“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梯级发展,“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等形式提升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班主任成长工程”搭建班主任交流平台。书记、校长下沉一线代课,领导班子下沉教研组蹲点,党员下沉班级设立“党员示范班”。开展“推门听课”“互相磨课”“集体赛课”,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教研评比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国家级优秀课例2人,省课堂教学大奖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5人,省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人;省级课题研究项目3个,市级课题研究项目2个,市级教学成果奖1个;教师有近百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获奖或交流。
立足育人为本 彰显生命的无限精彩
  学校推行“三轻五育”育人工程。以“三轻教育”为抓手,“五育融合”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彰显生命的无限精彩。通过开展轻说话、轻走路、轻取放“三轻教育”,促学生文明养成。通过开展“五育融合”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多名学生获市级新时代好少年、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多次在省市文艺汇演中获奖。       □管鹏翔


》》 名师风采展

梁卫兵:将如火的青春奉献给特教
  梁卫兵,学校支部委员、副校长。曾荣获安徽省特殊教育科学研究先进个人、合肥市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合肥市数学骨干教师、合肥市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合肥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撰写的论文分获国家级一等奖1篇、三等奖1篇,安徽省一等奖4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数篇。
  1996年9月,作为肥东县第一位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梁卫兵调入肥东县特殊教育学校(原肥东县聋哑学校),参加学校筹备工作,亲历了学校创办、发展、转型、跨越提升的全过程。先后任职班主任、出纳会计、财务经办员、校长助理、副校长等岗位。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他一心扑在班级,用满满的爱呵护学生成长,深受家长的肯定和好评。他也因此作为肥东县师德报告团成员在全县各地千人会场作巡回报告,其先进事迹在全县广为流传。
  目前梁卫兵担任学校副校长,分管教学、安全等工作。他主抓教学教研,重视特色课程建设,提出向课堂要质量,向教研要成果,鼓励青年教师提炼内功,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全面提升专业素养,为年轻教师成长搭建平台,立志让每位教师都能脱颖而出。近年来学校教学教研成绩斐然,享誉省内外。分管安全工作时,他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工作制度,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有人管,时时有责任,岗岗有制度,处处有规定。多年来,学校从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为构建平安、健康、和谐校园作出了巨大贡献。

黄婷:“三轻”教育涵养学生好品格
  黄婷,学校政教处主任。曾两次获皖中片青年教师课堂大奖赛省级二等奖,自编自导的舞蹈节目获省级二等奖,合肥市第四批学科带头人。两次获高校邀请为国培老师讲课。
  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二十多年,黄婷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带着听障学生们走过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舞台,铿锵有力、干净利落的手语指挥,学生们自信阳光的表演都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的努力下,学校的文艺节目成为宣传学校形象的一个品牌节目,更是展示特教人风采的一面旗帜。
  身为政教处主任,黄婷始终把特殊儿童的养成教育放在首位,并于2019年底牵头申报了2020年度安徽省少先队课题,以课题研究促养成教育。目前,学生们已基本养成“三轻”文明行为好习惯,在特定场合下,能做到轻说话,轻走路,轻放物品。每一位队员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践行“三轻”行为,校园的文明之风发生根本转变。值得一提的是,该课题的申报不仅填补了肥东关于少先队课题的空白,也开创了安徽省特教领域的先河。

朱敏:知性仁爱的“特教追梦人”

  朱敏,学校教务处主任。曾获“合肥市学科带头人”“合肥市优秀班主任”“合肥市优秀教师”“合肥市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合肥市骨干教师”等称号,课例被评为部级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并在安徽省特殊教育优质课大赛中获二等奖,持有合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
  2001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毕业后,朱敏毫不犹豫地投身到特殊教育事业中。23年来,她以执著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耕课堂,她基于语文本质内涵和特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炼并实践特教语文的生命、生活和生长的“三生”特点。她积极探索培智教育课程改革,创设“7+X”特色课程体系。为保障重度残疾儿童接受教育,她率先在合肥地区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探索并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规范的送教上门工作模式。她坚持走进自闭症学生家庭,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康复指导,形成有效指导策略。她还在实践中提炼了独特工作路径,推进了区域融合教育资源教室管理工作。
  一路走来,对特殊教育的坚守,滋养着朱敏的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她也因此屡屡被赞为知性仁爱的“特教追梦人”。

刘小云:用爱与责任护航学生成长
  刘小云,学校总务主任。曾获安徽省优秀教师、合肥市优秀班主任、庐州最美教师提名等荣誉称号。
  走上讲台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3年,刘小云始终牢记入党誓言:不忘初心,将满腔的热情和精力、所有的爱,都奉献给特殊教育事业,全身心关爱每一位残疾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三尺讲台,用始终燃烧的热情书写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面对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残疾孩子,她用爱心和责任,用专业和奉献,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为每一位特殊孩子找到最合适的教育。
  刘小云热爱学习,勇担重任,为了更好地了解残疾孩子,促进残疾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她自学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用扎实的专业能力做残疾孩子的点灯人,做残疾孩子家长的知心人。同时,她还曾受聘肥东县社会关护团成员,是肥东县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志愿者,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少年儿童。

李永翠:校园里永不熄灭的那束光
  李永翠,学校教科室主任。曾获合肥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安徽省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安徽省手语翻译大赛一等奖,多次参与和主持省、市级课题,研究成果获2021年合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所带教研组获得2024年合肥市先进教研组。先后获得肥东县优秀教师、合肥市骨干教师、安徽省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一晃便是23个春秋,从稚嫩到成熟,李永翠一直坚守在特殊教育这片热土上,不忘初心和使命,用爱与专业为残障儿童护航前行,引领他们扬起属于自己的生命风帆。虽说特殊教育是小众群体,但学生中有听力障碍的,也有智力障碍的,后者中又是千差万别,如唐宝、脑瘫、孤独症。在李永翠看来,这些学生如同残缺的花朵,一样渴望着爱的阳光和雨露,这就需要老师们不断去学习和探索新的领域、科学的教育方法,在面对一个个常人眼中的“怪孩子”时,学会包容、接纳、欣赏着他们的“独特”。
  有人说特教老师很伟大,但李永翠常说自己更感谢这些折翼的天使,是他们在治愈着自己,让自己拥有了广阔的心胸,更加纯真的教育情怀。今后的三尺讲台上,她将继续做那束永不熄灭的光,照亮每个学生前行的路。

朱梦迪:在音乐中打开学生的心灵
  朱梦迪,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安徽省特殊教育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安徽省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一等奖,所设计的唱游律动课《池塘音乐舞会》成功入选首届全国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案例。
  从教以来,朱梦迪坚信爱是搭建师生心灵桥梁的砖石,是开启孩子心扉的神奇钥匙。为此,在日常教学中,她倾尽全部爱心,以百倍乃至千倍的付出,去温暖、培育并贴近这些特殊的孩子,成为他们思想的伙伴,精神的灯塔。
  教学中,她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位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个别化教育教学计划,还会根据家长评量来制作适合每位学生适应性行为的筛选量表。生活中,她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更加细致和耐心地关注和照顾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断探索各种教育方法和技巧,以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期望。她相信只要心中有爱,就一定能做好残障学生的守护者。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