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颍州学子:假期 走出“趣” 体育如何照亮儿童的心理健康之路
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96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09月0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969期  下一期
阜阳颍州学子:假期 走出“趣”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银燕 徐徐 发布日期:2024-09-04 10:25:48

  “颍州西湖占地多少平方千米,莲池小学占地多少平方米,颍州西湖约有几个莲池小学那么大”“杭州的雷峰塔比阜阳的文峰塔高多少”……

  一份“用脚步丈量城市”的特色实践作业点燃了阜阳市莲池小学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生们通过网络查资料、测量,认真计算阜阳文峰塔与杭州雷峰塔的高度差距,记录阜阳和杭州知名桥梁长度对比,绘制阜阳标志性建筑的剖面几何图等。
  据莲池小学数学教师徐亚萍介绍,要完成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暑期数学实践作业需要学生运用课堂里学过的数学知识,将抽象数学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设计这样的作业正是为了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能让学生们收获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剪纸展示

从“书桌研究”走向实地考察
  无独有偶,阜阳市文峰小学的“未觉杭颍谁雌雄”语文暑期实践作业同样将学生的眼光从书本带向更广阔的世界,从“书桌研究”走向实地考察。
  “古代神州大地曾有36个西湖,其中最著名的是哪一个?或许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杭州西湖’。宋代先贤们却给出了另一个你想不到的答案。刘克庄说‘桂湖亦在西,岂减颍与杭’,杨万里说‘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更罗浮’,欧阳修说‘汝阴西湖,天下绝胜’,苏轼说‘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他们所说的‘颍’和‘汝阴’它就在我的家乡——阜阳市城西北一千米新泉河两岸,这里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州而得名‘颍州西湖’,据旧志载,历史上的颍州西湖亭之胜,觞咏之繁,历史上一度可比肩杭州西湖”。
  “苏轼一生跟三个‘西湖’有不解之缘。杭州西湖给了他无限的自由和欢愉;惠州西湖慰藉他政治上的创伤;颍州西湖则承载他与欧阳修的师生之谊、他的良政雅思,他从颍州调任扬州后还惦记着西湖的治理,一句‘未觉杭颍谁雌雄’成为颍州西湖最好的旅游广告词”。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帮助学生们了解家乡,近距离地接触和体验家乡文化,该校语文教师韩亚敏以“未觉杭颍谁雌雄”为主题,要求学生们假期里走进古颍州西湖,用脚步丈量城市之根,用眼睛去触摸历史肌理。 
  学生们自发组合后开启了小组调研:“古代到颍州当官的人有哪些,点赞颍州西湖的文人有哪些。”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了解颍州西湖的前世今生,将古代先贤与颍州西湖的故事写进导游词,走进景点帮助游客深度认知颍州西湖之美,不仅加深了与历史文化的亲近感,牢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更进一步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感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熏陶,萌发浓浓的爱国情怀。

专属家乡美景的“剪纸浪漫”
  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阜阳市南京路第二小学教师张艳曾创作出了无数精美秀丽的剪纸作品。
  “颍州西湖在历史上是与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惠州西湖相媲美的中国四大名西湖之一,清涟阁、九曲桥、飞盖桥、撷芳园等更是颍州西湖景观最经典的标志”。为了丰富学生的暑假生活,张艳从展示颍州西湖胜境引入,指导大家以剪纸“清涟高望”“九曲水美”来展示颍州西湖美景。“大家照着我的步骤先对折,然后描线,在这里先剪一刀,千万不要剪到头……”学生们跟着张艳从折纸开始,一边剪一边讨论,彩纸在手中轻盈地翻转着、跳动着,古颍州西湖胜景很快跃然纸上。
  “中国的传统剪纸在颜色、构图、纹样上要求相对严谨,对于小学生来说,暂时还达不到这样的审美水平,也很难理解传统剪纸图案里所蕴含的意义,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在张艳的指导下,学生们将传统剪纸和本地地域文化结合,具体样式设计以及图案颜色搭配则由学生自主创作,波光粼粼的湖面、垂柳依依的堤岸……仿佛让人置身于美丽的湖畔,身临其境地感受着颍州西湖的文化之美、生态之美,既展现了中国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也折射出颍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将本地红色经典制作成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寻访小报,用绘画的形式把2050年的阜阳市发展景象描绘出来,写历史话剧剧本……暑假伊始,阜阳市颍州区各中小学结合学生年龄段特点,设计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特色假期作业,全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们除布置少量书面作业检验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以外,更偏重于以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假期实践作业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习能力,设计的实践作业覆盖了学科知识、阅读能力、体育锻炼、人际沟通等方面,充分说明了颍州区学校和教师教育理念在悄然发生变化:将知识与实践相融合,不固守传统、不唯课本,倡导探索、更重实践,拓宽视野看世界。
  记者从颍州区教育局获悉,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减轻课业负担,颍州区将“优化作业设计,进一步为学生减负”作为假期教育工作重点,要求各中小学校在科学合理设计假期作业方面下足功夫,坚持分层化、弹性化、个性化、探究化的作业设计原则,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以“学以致用”为目的、以“课内外学习高度关联”为特色,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充分发挥作业在帮助学生培养学习习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使学生在暑假休憩的同时,也能获得进步和提升。
 
□本版稿件由刘银燕、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