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10万大学生奔赴这所“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
12版:实践正青春宣城篇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96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08月30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96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三年10万大学生奔赴这所“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汪雁翎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24-08-30 10:17:21

聚青春

  日前,宣城市2024年“青聚宣城”实践实习实训工作总结大会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该市围绕“打造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累计开发实践实习实训岗位5.6万个,截至目前吸引全国1300余所高校的5.3万名大学生来宣开展实践实习实训活动。近三年来,该市累计吸引10.73万名大学生来宣开展“三实”活动。173所高校在宣建立实践实习实训基地,2063支高校团队来宣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总人数达8.43万人,来宣实习实训总人数达2.3万人。获评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1个、优秀团队5个,征集优秀调研报告174篇。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宣城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深化校地合作,围绕“打造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和“建造百万级的人才市场”两大目标,创新实施大学生实践实习实训项目,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校地协同、融合发展、育才留才的新路径。
强化顶层设计 开辟引才育才“新阵地”
  为破解青年人才引育难题,宣城市审时度势、创新而为,着眼青年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将引才、育才工作前置,开辟“三实”工作引才育才新阵地,不断完善“多彩基地、多彩课程”内容,建立社会大学育人体系。
  坚持“一个专班”高位推进。实施青年人才“栋梁工程”,深化校地合作助力引才育才,将大学生“三实”工作纳入市委人才工作总体布局、高位推动。成立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任组长,团委、人社等22个部门负责人参与的高标准市级工作专班。团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制定实践工作总体方案和岗位开发、后勤保障等专项方案,建立定期调度、日常评估和工作总结等机制,实行市县乡联动配合,一体推进。
  共建“一个联盟”促进合作。连续三年承办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暨宣城市校地合作对接会,每年150余所高校齐聚洽谈合作,该市“三实”工作品牌知晓度、美誉度逐渐提升。连续三年开展“诚觅宣城合伙人·百所高校行”活动,市委书记、市长带头赴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高校行活动。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人社局和团委赴省内外200余所高校讲政策、谈合作。
  首创“一个平台”高效对接。在全省首创建成并上线运行“实践青春 扬帆宣城”网络平台,针对青年学生、企业、高校等群体不同使用习惯,在微信小程序及皖事通平台同步上线运行,实现政策信息实时发布、岗位信息一键直达、线上报名实时互通,上线“免费游宣城”模块,免费开放30个A级景区。截至目前,微信小程序平台点击量超7022万,实现高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高效顺畅对接。
聚焦资源整合 涵养惜才用才“生态圈”
  立足宣城市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产业基础以及地方需求,充分发挥青年学子人才“潜力股”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关注该市各行各业,凝聚青春智慧,夯实发展之基,实现学生专业和地方主导产业无缝对接、学用相长。
  以镜头为媒,做优文旅宣传。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围绕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推出“研学游”“写生游”品牌。举办“智汇泾城?绘出美丽泾县”系列活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七所院校齐聚泾县,共建“全国知名写生基地”。组织开展社会实践视频、图片、故事征集活动和文创大赛,实践学生制作并发布各类宣传视频600余部,采编发布新闻稿件2200余篇,社会实践相关视频播放量破亿次,实践学子争相成为该市“青春推介官”。
  以项目为要,助力乡村振兴。推出“地方出题,高校答卷”实践模式,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为载体,该市发布社会实践课题“菜单”383个。北京语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等217支高校社会实践团赴乡村支教,打造趣味课堂。中国美院、东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实践学子化身乡村美化师,绘制墙绘9800余平方米。南京传媒学院社会实践团为郎溪县永辉茶叶有限公司设计茶叶等农产品包装,精准助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行“泾”商实践团队连续多年在泾县开展直播助农活动,销量可观。
  以产业为轴,促进融合发展。依托工业园区平台及主导产业,拓展校企共建基地,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开发实践实习实训岗位。固德威电源科技(广德)有限公司与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校企共建协议,达成“订单班”意向,已有200名学生进企开展实习实训,其中70名学生留企发展,留宣率高达35%。清华大学博士团走进宁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氢燃料电池膜电极密封成型工艺研究”“橡胶制品动刚度仿真研究”,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宣城杨柳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建教学实习基地,长期接收在读硕博士实地开展调研项目,深化产学研合作。
坚持以人为本 打造聚才留才“磁力场”
  瞄准大学生实践实习实训需求,在大学生最关心的生活补助、住房保障、政策享受等方面下功夫,用真心真情拴心留才。
  夯实“一体化”服务,展现爱才诚意。建立“1+1”导师帮带制度,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角色。根据大学生个人或团队实践需求,个性化制订服务清单,明确专员做好岗位匹配、食宿、医疗保险等“一体化”后勤保障服务。截至目前,共兑现实践实习实训补贴788万元,真正做到对青年人才的“一掷千金”“一诺千金”。
  开展“典型式”激励,创新育才良方。综合分析大学生多样性、多层次需求,开展系统化、个性化培育,选聘优秀实践大学生担任乡镇(街道)、村(社区)兼职团委副书记。开设暑期实践“大咖”课堂,邀请全国劳模、党的二十大代表等为实践学生分享励志故事;举办实践大学生文创大赛、辩论赛、篮球赛、知识挑战赛等,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召开全市“三实”总结表彰大会,对优秀团队、个人、单位、资政报告、视频、图片等进行选树、表扬。
  聚焦“需求侧”导向,优化聚才链条。该市市委组织部迭代升级推出人才新政“宣十条”,全市共开展“访企拓岗”“入企探岗”活动100余场,发布300余家市内重点产业企业人才招聘、实践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需求。重点对接工科类院校、高职院校150余所,实现“人才池”和“企业库”匹配对接。聚焦主导产业需求,创新实施“政聘企用”新模式,先后引进187名重点高校毕业生派驻23家重点产业培养锻炼,打造“选、用、育、留”一体化青年人才培育生态链。
  三年来,10万余名青年学子通过“三实”活动与宣城结缘,从认识宣城、了解宣城到爱上宣城、留在宣城。截至目前,共计4360名实践实习实训学子留宣就业,其中2022年留宣就业813人,2023年2755人,2024年预计留宣就业人数超3000人,“三实”学子留宣就业人数逐年上升。这一串串数字背后,展现的是该市深化校地合作、引育青年人才的“成绩单”,更是广纳天下英才的爱才之心,用心用情服务人才的安才之举。
  下一步,该市将继续着眼青年大学生这支后备人才队伍,用好校地合作共建平台,打造长三角独具特色的“三实”基地品牌,夯实“三实”引才前沿阵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青春动能。

大学生实践团赴广德市体验非遗文化

实践录
  编者按  用脚步丈量乡土大地,用实践记录火热青春。对于每一位来到宣城开展实践的青年学子来说,每一个挥洒智慧与汗水的日子都闪闪发光,值得铭记。

一起做有意义的事
  我在旌德县开展为期12天的社会实践。我们在骑行小镇三溪镇领略路西空中茶园的风采,体会守村人创业之路的艰辛;于工业小镇孙村镇探寻工业发展的奥秘,追寻在党50年老党员的光荣足迹;到红色小镇俞村镇触摸历史的遗迹,感受仕川红色文化脉搏的跳动。大家在烈日下行走于田间地头,一起吹过凌晨3时的微风,淋过突如其来的暴雨,挑灯码字剪片子到晨光大亮。在指导老师和县镇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最终成果丰硕、收获满满。实践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会永远记得这个夏天和大家一起做了最有意义的事。
□安徽师范大学学生  韩  敏

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这个暑假,我有幸来到团泾县县委实践,收获了成长。实践期间,我参加了“情系桑榆,青伴夕阳”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在与老人交谈相处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诚信同行,健康成长”诚信宣传月活动中,我作为主讲者对孩子们进行诚信教育,体会到了育人的成就感。我还加入了泾县暑期社会实践后勤服务“团团帮”,为来泾实践团队提供后勤保障服务。我将珍惜这段宝贵的记忆,在今后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淮北师范大学学生  丁  佺

返乡书写实践故事
  今年,我返回家乡宣城参与基层实践,走访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盛夏,我看到家长想要培养孩子却“无能为力”,内心被触动;看到孩子生活不易,但他们依然笑着面对生活,内心生出敬意。这次返乡社会实践,我在家乡写下了自己的青春故事。未来,我会坚守初心,多到基层,多回家乡,续写更加精彩的实践故事。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学生  金爱明

宣州区社会实践大学生走上“村晚”

书记说
打造社会大学育人体系的宣城“样板间”
□团宣城市委书记  王  勇
  近年来,团宣城市委以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抓手,“三实”活动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育人成效不断凸显。
  宣城市连续三年承办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来宣实践学生数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宣城市“三实”工作领导小组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建立定期调度、评估和总结机制;不断丰富社会实践课程内容,开设了一线“实践大课堂”、体验式“思政大课堂”,开展了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文旅产业等重点项目;构建“吃住行游”一体化服务保障机制,开设青年人才驿站、夏日青春集市、艺术写生基地等,满足大学生多样需求。
  下一步,团宣城市委将从抓好实践成果的转化运用、提升人岗匹配的精度深度、“三实”工作与招才引智的衔接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制定出台“三实”社会大学管理办法,倾力打造社会大学育人体系的宣城“样板间”。

泾县2024年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
 
□本版稿件由特约通讯员汪雁翎、本报记者谢婷婷采写整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