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 赴家乡之约
09版:实践正青春六安篇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96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08月30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96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以青春之名 赴家乡之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昀 李广郜 黄慧 发布日期:2024-08-30 10:44:45

聚青春

□通 讯 员  王  昀  李广郜
  本报记者  黄  慧
 
  团六安市委立足于支持广大青年学子在六安“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创造性开展了具有六安特色元素的大学生“返家乡”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打造了政务实习、企业实践、乡村团组织兼职副书记锻炼、青年志愿服务建功等系列平台载体,为盛夏的老区注入了强大的青春动能。整个暑期,百余支重点实践团队、千余个实习见习岗位,万余名优秀大学生参与到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中来,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
精心谋划 实事做实
  本着将好事做好、实事做实的理念,团市委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工作方法,在全面总结历年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于今年5月就谋划并印发了《关于开展“青春同行 筑梦皋城”2024年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和《高校学子六安行暨“青心护航”儿童季工作方案》,动员组织全市各级团组织开展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工业强市,助力乡村振兴,着力引导六安籍高校在校学生增强对市情的认知,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在岗位设置上,团市委做到了不拘一格,既有制造企业岗位,也有涉农服务岗位;在工作内容上,既有防溺水保安全的一线志愿服务,也有服务基层青少年的团组织兼职副书记岗位;在宣传发动上,既走入省内外的高校进行推介,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招募。
多点发力 全面统筹
  全市各级团组织暑期着力加强统筹,整合服务资源,有针对性地向结对学校、企事业单位招募人才、征集岗位,做好大学生各项权益保障。按照“按需设岗、按岗定人、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就近就便”的工作原则,2024年暑假共征集政务实习、企业实习、涉农企业实习岗位436个,100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择优录取上岗642名。鼓励本地优秀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招募大学生兼任乡镇(街道)、村(社区)团组织副书记1071名。引导在外青年学子关注老区变化,累计对接到191支1521名高校大学生“三下乡”重点调研团队到我市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红色文化挖掘、市情民情考察、助力乡村振兴、乡村学生教育辅导、留守儿童关爱等社会实践活动。
聚焦优势 打造品牌
  坚持目标导向,团市委引导各县(区)做好工作内容向活动项目的转化,鼓励各级团组织突出特色优势,打造辨识度高、生命力强的地方实践品牌,精心策划了“高校学子六安体验行”“高校学子和美乡村行”“高校学子暑期志愿月”“高校学子社会实践月”“倾听青年学子说”五大主题活动,将青年学子的所想所长与地方发展所需有效匹配,多维度丰富大学生体验感悟。截至目前,市、县层面开展主题活动18场,组织近2000名大学生代表到红色革命纪念馆、企业、园区等参观学习,赴乡村一线感受和美乡村建设新变化,共话家乡发展;2500余名返乡大学生开展“盛夏童安 为爱护航”防溺水宣传、防汛救灾、“七彩假期”暑期托管班、关爱留守儿童、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50余场,覆盖人群2.3万人。刚刚过去的7月,依托安徽大学“智汇皋城”青年学子鸿雁回归工作站开展的“团团带你看六安——六安共青团高校行安徽大学站活动”,吸引400余名安大学子参加,现场反应热烈。75名安徽农业大学学子集中赴六安市裕安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受到企业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优化服务 提质增效
  团市委积极对接高校团委,先后在同济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智汇皋城”青年学子工作站,建立健全六安籍大学生人才库,实行常态化联系和动态更新,目前,高校工作站入站六安籍学子500余人。选拔高校学子家乡推荐官45人,精准推送六安产业发展的信息、人才福利政策、社会实践岗位信息等,在跟踪服务中营造情感留人、发展留人的氛围。8月16日,团市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承办了铜陵学院六安就业专场,受到铜陵学院学子的高度关注,成果丰硕。
  下一步,团市委将搭建更多青年学子与六安的联动实践平台,以精准对接学生需求、匹配学生特点、提升学生社会化能力为导向,不断优化青年人才在六安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大学生返乡实践服务水平,实现青年与六安“双向奔赴”。

    安徽农业大学团队在“小昆虫 大服务”科普活动中教孩子们制作手工艺品
    安徽大学团委和团六安市叶集区委联合主办的“三下乡”基层综合实践文旅推介直播活动

实践录
艺术甘露泽乡土 歌舞翩翩乐万家
  演出当天小雨淅淅沥沥,居民们还是三五成群地来到了现场。不一会儿,数百人的观众席竟然座无虚席。雨停,我们的演出也正式开始。全场掌声雷动,气氛热烈。整体演出人数有限,舞蹈团的每个人都要参加好几个节目,大家就整天泡在练功房里。点滴汗水凝聚团结奋进,奋斗青春书写挺膺担当。
  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此次献艺叶集,不仅是一次难忘的志愿服务经历,也必将激励着我不断打磨自身,以更加高昂的奋进姿态用自身所学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安徽大学学生  王梓萱

厚植爱农情怀 练就兴农本领
  我们参观了当地龙头企业,进行了安徽省“百校千镇万村”大调研,同当地相关人员开展了“我与党员面对面”“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座谈会,深切感悟到如今的六安,在大别山精神的激励下,大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工程,积极落实“小田变大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政策,帮助、带领农民走上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道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作为新时代新农人,我将永葆“服务‘三农’、献身‘三农’”的初心使命,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练就兴农本领,为祖国“三农”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徽农业大学学生  张  蕴

让“朝阳”更蓬勃 让“夕阳”更绚烂
  我们在黄河村“一老一小”关爱中心开展科普宣讲和“七彩假期”活动,这场奔赴让我印象深刻。作为科普宣讲负责人,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口诀向大家讲解并演示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方法。老人们鼓励的眼神让我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我越来越自信,顺利地完成宣讲。在陪伴留守儿童做手工的过程中,我逐渐走进孩子内心。
“一老一幼”系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希望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向社会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朝阳”更蓬勃,“夕阳”更绚烂。   □安徽医科大学学生  燕宇轩

 
书记说
深化校地共建 打造思政“行走课堂”
□团六安市委书记  罗伟伟
  近年来,六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工作,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纳入2024年“人才安徽行”六安市重点活动清单。团六安市委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建立联系合作机制,先后在同济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青年学子工作站,与安徽医科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皖西学院等多所高校形成常态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暑期以来,共有来自省内外高校191支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队伍、1521名师生深入我市乡村基层,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红色文化挖掘、市情民情考察、乡村发展建设助力、乡村学生辅导、留守儿童关爱等社会实践活动,观察、了解我市乡村情况,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乡村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平台建设,推深做实青年学子工作站,加快推动实践成果转化,用心用情做好青年学子服务工作,进一步推动青年大学生与六安“双向奔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