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用实践绘就青春底色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根 邵博 黄慧 发布日期:2024-08-30 10:41:57 |
聚青春 □通 讯 员 李 根 邵 博
本报记者 黄 慧
在社会大课堂里,青年们投身于“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活动中,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感受土地的厚重与乡村生活;义诊于乡镇之间,传递健康的希望与医者仁心;参观武王墩遗址,探寻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底蕴;宣传讲解在街头巷尾,播撒知识的种子与智慧的火花。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团淮南市委主动担当联系服务青年主责主业,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意识,有效保障在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基层落实落细。
搭建实践平台 精准对接需求
“虽然我是科班出身,但最初对工作真的是无从下手,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知识的匮乏。”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江一览在暑假期间参与政务实习,运营官方公众号,说起自己的成长,她娓娓道来,“以前会为了一个合适的标题而冥思苦想,因为阅读量不尽如人意而感到沮丧。现在学会了数据分析、用户画像等高级技能,学会了如何根据读者的兴趣和需求来调整内容策略,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起劲”。
活动筹备前期,团市委积极指导各县(区)团委围绕青年实践成长的需求和家乡建设发展的需要,与乡镇、县直机关单位沟通交流,以“因需设岗”为原则,协调40余家单位优化提供岗位65个,涉及综合管理、社会实践、窗口服务等多种类别。同时,利用团属新媒体平台、淮南籍大学生微信群等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广,27支高校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团队以宣传讲解、技能培训、医疗义诊、爱心支教等方式走进各县(区)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校地间资源共享。
优化服务管理 提升活动成效
今年暑假,为破解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题,通过团市委积极牵头对接,团淮南市大通区委与淮南联合大学团委举办了为期6周的“大通区七彩假期暑托班”,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提供趣味课堂、兴趣培训、暑期研学等“托管”和“教育”相结合的公益性服务。不仅解决了假期孩子“看管难”问题,同时,还给青年学子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举办大学生“扬帆计划”启动仪式、“三下乡”团队见面会,主动推介淮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优势产业,精心安排路线,全程提供服务,全心全意做好保障服务工作,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留住更多青年人才在淮发展。同时,实践学生到岗后,实践单位统一制定并与学生签署纪律安全“承诺书”,购买保险、提供餐补,保障大学生的日常需求。市、县(区)两级团委会同实践单位进一步落实工作要求,开展岗前培训,加强对大学生们的工作指导和关心关怀,主动解决大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困难,认真倾听大学生对实践岗位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实践结束后,及时出具实践鉴定、证明等相应资料,全方位落实大学生的各项保障。
植爱国情怀 荟萃青年力量
“我看到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分配、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这些方面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商学院学生孙丽叶谈及“三下乡”收获时感慨道,“‘三下乡’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积极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这将成为我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动力源泉。”
团市委组织“三下乡”学生走进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参观小甸集特支纪念馆、淮上中学补习社、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和廉政文化长廊等,近距离感受建党初期江淮大地上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先后组织200余名学生参与当地文旅志愿服务,共绘文旅新篇章;参观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近距离领略楚文化的历史魅力;参观淮南市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现场、寿州锣鼓、寿州大鼓、正阳关抬阁肘阁等非遗项目,多角度多维度了解淮南属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组织“三下乡”学生开展健康义诊,深入基层宣传党的理论方针、防诈骗、医疗知识、防火以及防溺水等知识,走进苗木示范基地感受乡村振兴的艰辛与不易,通过实践活动鼓励更多青年学子踊跃投身淮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下一步,团市委将继续发挥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用心用力做好牵线搭桥、服务保障等工作,让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为青年助力淮南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在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中共圆青春梦想。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育共耕·思政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寿县炎刘镇吴桥小学教授儿童舞蹈
蚌埠医科大学粮食安全宣传调研团队为小学生做粮食安全方面的科普讲座
实践录
平凡中见伟大 细微处见精神
“三下乡”实践让我从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见精神,让人深刻体会到历史的厚重和英雄的伟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要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坚定我入党的决心,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学生 刘子汉
此行得得不虚行 学习传承吾辈事
对于今天的调研与学习,我感触颇深,一言以蔽之——此行得得不虚行,学习传承吾辈事。
我要了解与学习小兰草在建设时所使用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营销模式,也要对其“服务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有所思考。就比如我学习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往后工作时应该考虑到揽收更多样化的人力资源,以使公司的发展更多元化。这次参观不仅仅是知识面与眼界的一次拓宽,更成为了我宝贵的经验源头。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学生 孙丽叶
青春献爱心 教育润乡村
通过与当地孩子的互动,我深切体会到教育的力量和公平教育的重要性。这次经历不仅让我收获了宝贵的教学经验,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在未来,我们的团队将继承下去,为岗胡小学的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知识和希望。□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 李世恒
书记说
校地合作焕活力 双向奔赴建新功
□团淮南市委书记 李雪梅
今年暑假,省内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纷纷来到淮南市,为这座城市增添了青春活力。为做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关工作,团市委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意识,为广大青年学子搭建成长实践舞台。
一是统筹谋划,搭建实践平台。暑假前,面向基层一线征集7类志愿服务需求,结合高校“三下乡”团队的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提供312个暑期实习岗位,吸引232名大学生走进淮南。
二是组织策划,强化服务保障。一方面积极协调各实践单位,为青年学子进入乡村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学生团队,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做好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共接收27支学生团队来淮开展“三下乡”调研活动,组织200余名学生志愿者赴10余个乡镇(街道)开展调研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长远规划,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每年印发《欢迎赴家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倡议书》,制定《暑期社会实践校地共联共建活动方案》,与五所高校达成共识,形成常态长效合作机制。
下一步,团市委将进一步拓展校地合作范围,促进高校与地方资源优势互补,社会实践活动成为青年助力淮南高质量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