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在江淮大地上追寻“安徽印记”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潘梦蝶 刘佳琪 沈思佳 发布日期:2024-08-21 10:35:22 |
编者按 今年7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面向全国高校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传教育。通知提出,各地各高校要挖掘生动素材、创新学习形式,在学习和践行中涵养“强国一代”的志气、骨气、底气,凝聚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青春力量,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蚌埠医科大学“追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安徽印记”思政委员专项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一站站实地寻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安徽印记,积极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进一步弘扬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 □通 讯 员 潘梦蝶 刘佳琪
本报记者 沈思佳
高高矗立的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高24米,寓意着金寨境内1924年就建立了党组织。正面镌刻着刘伯承元帅题写的“燎原星火”四个大字,塔基镶着“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汉白玉浮雕,背面铭刻着金寨县革命历史碑文。在红军广场红色基地,一张张历史图片、一段段文字资料、一件件珍贵文物,都在向学生们诉说着革命先烈为寻求真理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
7月19日,蚌埠医科大学“追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安徽印记”思政委员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金寨,探寻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
蚌埠医科大学作为全国首家设立班级思政委员的高校,经过两年多的培养和教育,思政委员队伍在理论宣讲、思政教育、志愿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今年夏天,蚌埠医科大学“追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安徽印记”思政委员专项实践团应运而生,实践团队员通过一站站实地寻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安徽印记,积极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进一步弘扬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走进凤阳县小岗村
“农”字文章里的改革与振兴
“要坚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打破常规,突破现状,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也就是你们常说的‘小岗精神’:敢想、敢干、敢为人先。”7月16日下午,实践团队员们沿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小岗村考察的足迹,拜访了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关永江两位老先生,在交流中,关老颇有感触地寄语学生们,“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用专业的知识练就一身本领,去回报国家和家乡!”
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队员们透过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体会着沈浩同志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的无私情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在生态甲鱼养殖公司、葡萄园、食品厂等地小岗村乡村特色产业,队员们感受着小岗村在现代化农业和新科技的推动下释放出的活力与蓬勃朝气。
“小岗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看了让人感慨万千。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考察时的讲话。中国的改革,始自农村;农村的改革,始自小岗。“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的魅力与活力,要将‘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融入日常,脚踏实地、刻苦学习、志存高远,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经过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感受改革开放精神,队员们感受颇深。
八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湾村考察脱贫工作,走访了贫困户,在农家院落同村民们亲切交流,在村民陈泽申的院落中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同当地的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此次实践团队员们便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小院认真听陈泽申讲述当时的场景和大湾村这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五河县大新镇郭府村,郭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飞详细介绍了郭府村如何从曾经远离公路的“贫困村”发展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集体经济“较强村”的重要举措和亮点做法。560余亩的蔬菜大棚园区带动脱贫户居家就业30余人,年产值达3000万元的食品公司增加就业岗位70余个,还有年产100多万把、产值破千万元的大扫帚手工制作坊,以及农副产品的线上销售直播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听大湾村村民讲述新变化
从“两弹一星”展望科学精神
“童年时代的铁砚山房启航帆”“求学时代的辗转求学志愈坚”“报效祖国献科研”“隐姓埋名造两弹”“许身国威壮河山”……走进“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居,队员们重温了邓稼先的伟大一生,深刻感受到以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感受和体悟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
邓稼先生平陈列馆收藏了有关邓稼先的手稿、物品、证书、照片等珍贵资料,运用实物、模型、场景、互动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全面展示了邓稼先一生科学报国的感人事迹和甘做无名英雄的高尚情操。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队员们一边认真参观,一边记录和讨论,大家在追寻红色足迹中感悟榜样力量,在对英雄的缅怀中砥砺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大家纷纷表示,今天我们对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加倍努力、开拓进取、接续奋斗,在“两弹一星”精神的感召下,把个人理想同祖国命运、个人志向与民族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践行使命担当。
安徽创新馆中,量子隧道、中国声谷等特色展厅等引来队员们的声声惊叹,场馆内的荣誉墙上醒目地展示着近年来安徽省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科学的脊梁”为安徽科技发展作支撑,安徽才得以向全国乃至世界递交上一份“创新安徽”的闪亮名片,科教兴国、人才强国,通过不断的创新实践去提高国家科创水平就是对科学家精神最生动的呼应和传承。
2021年9月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被纳入为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作为新时代医学生,思政委员实践团队员结合自身专业与追求,表示更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坚持守正创新,致力于将科技创新同现代医疗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积极探索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参观“两弹元勋——邓稼先”故居
荣誉背后讲好奉献故事
“瑞青老师,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太难了,请问您是如何做到的?”
“瑞青老师,您有没有遇到过蛮不讲理的乘客,您是如何处理的呢?”
“瑞青老师,您能成为这样优秀的人并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是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呢?”
……
蚌埠市长途汽车中心站员工余瑞青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四十多年如一日,坚守一方站台,背下了省内外500多个车站名、1000多辆长途班车的始发和终到时间,被称为汽车站的“活地图”。面对遇到困难的旅客,她总是积极伸出援手,助人无数,真诚服务。在座谈交流中,余瑞青语言朴实却饱含真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打动了在座的队员们。
蚌埠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姚文兵说,瑞青大姐四十余年的坚守令人心生敬佩,还有千千万万的“瑞青大姐”如星辰般熠熠生辉,他们的精神如星星之火汇聚成燎原之势,他们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的具体体现。希望同学们在与“瑞青大姐”面对面的交流中,实实在在感受到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在服务中奉献自我,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在困难面前群策群力,把焦虑化为发自内心的热爱,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永恒信仰,怀揣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用劳动诠释美,用青春创造美,弘扬和传承劳模精神,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青春力量。
倡议成立安徽省第一个无偿献血志愿者团体的傅强;不忘根本,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周世友;省吃俭用、资助贫困地区孩子走出大山,走进学堂的张景兰……思政委员专项实践团走进安徽好人馆,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雷锋精神。
829位入列中国好人榜的安徽好人事迹、各地各系统选树典型的成功经验和全社会关爱礼遇模范的有益做法,充分展现了安徽人民敬业奉献、乐善好施、敢为人先的品质,也是雷锋精神在安徽的传播与展现。“练就过硬本领,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群众,为全面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队员们表示。
“一路走来,江淮大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孕育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是安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思政委员专项实践团负责人说,传承弘扬精神谱系,追根溯源我们是谁,明白我们从哪里来,才能更加坚定要到哪里去、实现什么样的理想。
在郭府村农副产品电商直播间体验农副产品线上销售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