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吴义军:架起便民桥 走稳振兴路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沈思佳 发布日期:2024-08-14 10:07:47 |
□本报记者 沈思佳 跑遍村里的田间地头,入户走访,短期内摸清了村情;实现“村村通”,新建沟渠拦水堰;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实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吴义军是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培训部副主任,2021年6月,接受组织挑选,选派至东至县张溪镇长畈村,2023年6月任长畈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从高校来到乡村,从教师变身驻村干部,吴义军扎根农村基层,用脚步丈量长畈村的土地,俯下身子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事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选派驻村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从年轻时起,这几十年做梦都想有一座坚固的水泥桥,现在这座桥真是方便,他们给我们办了件大好事,现在到河对面不用蹚水过河了,摩托车也可以过桥了,孙女上学再也不担心了,这座桥是工作队和我们老百姓的‘连心桥’啊”。2023年春节,长畈村这座期盼了35年的便民桥终于修通了,年逾七旬的吴福如望着桥开心地感叹。
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了解村民的诉求,实地察看地形地貌,了解到村民过河困难。2023年1月5日中午,朱银龙、吴义军两人自掏腰包,出资1000元租用拖车和挖机,从6千米外的同乐组运来闲置的4根9米长钢筋混凝土水泥杆,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下午紧张的施工,一座坚固的过河便桥搭建完工。许冲组的村民胡守本一直在现场关注着进度,桥一搭好,他马上在桥上走了走,边走边忍不住说:“这桥真是好,这下我们到河对岸砍毛竹更方便了,毛竹终于可以卖钱了,这是一座‘致富桥’啊。”
针对村内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吴义军和时任工作队队长朱银龙带领村两委干部积极谋划思路,穷尽办法争取项目,他们选择群众最期盼的事项作为“突破口”,三个月内完成太阳能路灯的勘测设计、招标采购和安装,当年11月份安装太阳能路灯等82盏,结束了村民夜晚摸黑出行的历史。驻村期间,先后实施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8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装太阳能路灯105盏,硬化道路2.5千米,安装道路防护栏1000余米,实现了2个自然村“户户通”,修建拦水堰1座,新建沟渠1.8千米,清理疏浚河道1.2千米,新建法治宣传广场3个。
68岁的邹大爷看东西有点模糊,恰逢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组建健康义诊团队走进乡村开展“服务百姓健康义诊”活动,经医生初步诊断,发现他患有白内障,并建议他进行进一步检查,并根据情况进行治疗。邹大爷高兴地说:“本来以为年纪大了出现了老花眼,也没当回事,但今天医生来到我们家门口,帮我查出了病因,真是太感谢了。”
村内老人居多,外出不便,吴义军和时任工作队队长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帮扶单位帮扶资金,对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升级,优化长畈村卫生室诊疗环境,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为村民提供诊疗、健康宣讲1500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1.5万余元。他始终把困难群众的冷暖记在心里、抓在手上,把帮助解决群众的件件小事当成要做的大事。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吴义军带领村两委干部先后五次到池州市贵池区和青阳县考察学习茶叶、艾草、黄精种植,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2021年和2023年他撰写的两篇驻村调研报告获池州市“选派办”通报表扬。
三年来,吴义军和工作队团结带领村两委累计争取到产业帮扶资金100余万元,先后实施了低产茶园改造、合作种植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等产业项目,使长畈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在扶持壮大种养业规模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他和同事一起跑单位、访企业,推销农产品,三年累计实现农产品销售三十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向前迈了一大步。
吴义军(中)“接力”接送行动不便村民下山
点 评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先后选派三名骨干人员驻村帮扶。三年来,驻村工作队主动扛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责任。吴义军持续发挥第一书记的“尖兵”作用,与工作队、村两委和党员群众打成一片、凝在一起,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拼搏奉献,助力帮扶村在乡村建设、乡村发展和乡村治理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吴义军还充分发挥学院卫生健康行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多次组织协调学院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到村开展健康义诊活动,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引入乡村一线,帮助乡村群众解决看病就医的困难,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认可,为提升学院帮扶工作成效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张 红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