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聚焦需求 实现“三变”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何满倩 徐徐 发布日期:2024-07-18 18:11:07 |
团阜阳市颍州区委助推青年夜校提质升级 “化妆可以让女性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风格,创造出独特的形象,展示出自己的个性”。一节理论兼实操的青年夜校美妆课程结束后,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6月3日,团阜阳市颍州区委联合阜阳市颍州区妇联、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邀请到资深美妆达人为辖区的青年全职妈妈们带来“伪素颜底妆上妆技巧”美妆实操课,而她们的孩子正在隔壁房间接受专业机构的绘本陪读托管服务。
活力满满的上课场景,正是颍州区精准化、个性化服务青年的写照和缩影。3月22日,第一场颍州区青年夜校“咖啡制作与品鉴”课程上线,仅三个多月的时间,累计开设课程32场,辐射青年1000余人,16门课程上线不到一分钟名额就被“抢”光。
聚焦“现实需求” 变“常规教学”为“动态教学”
6月17日,继第一场成功举办后,针对青年全职妈妈群体的第二节专场课也精准回应“上有老下有小”的全职妈妈关切,围绕家庭应急救护技能展开。
阜阳软件产业园是以软件研发及推广应用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新一代数字技术软件产业集群,集聚各类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70余家,汇聚青年500余人。在日常的走访调研过程中,团颍州区委了解到产业园内的青年普遍希望老师能够前往园区集中上课,让他们能够就近就便享受夜校课程。
因此,统筹考虑园区场地资源、青年职工需求、企业下班时间等具体实际,青年夜校将定制课程“配送”上门。在阜阳软件产业园的“职场保健操”专场课程中,青年们跟随专业的中医理疗医生一起跳起了工间操,这不仅缓解了工作压力,还增强了身体素质,让青年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除了固定场地和辐射全员的常态化课程,团区委还在不断探索送学上门和以业缘趣缘为圈层的专场课程,持续在提高便利度、可及性上下工夫,让课程更有“体感温度”。既有为兴趣买单的声乐、油画,也有为生活添色的咖啡拉花、蛋糕烘焙,还有纯粹释放压力的八段锦、舞蹈……“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正成为颍州式夜生活的一张名片。
青年夜校的最大亮点在于其灵活性和互动性。在课程发布筹备过程中,团区委都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征求青年意见,确保课程内容与青年需求紧密贴合。对呼声高的课程还会进行返场,让更多因为名额有限而没有报上名的青年受益。这种“点单式”教学模式深受青年们的喜爱。
用好“他山之石” 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
来自北上广等大城市的青年夜校为何能在颍州区生根发芽并吸收地方特色进一步“本土化”?项目转移的外部需求、青年群体的内部需求、青年发展的客观条件与团区委探索为青年创造更好发展环境的主观努力,形成了有机统一。
颍州区作为阜阳市主城区,是全市青年人口最密集的区域。2023年7月,阜阳市入选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城市,青年夜校自然就成为了颍州区助力阜阳市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省级试点的突破口。
把青年夜校做成青年充电站,还要在传统文化上发力。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千年的曲艺,是淮河流域词调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品类,调清词雅,长于叙事,善于抒情。在淮词课程上,非遗传承人李婧带领团队现场教授经典淮词曲目《穿心调》《猫儿扑蝶》《颍州西湖景》等。
参加该课程的青年章杰表示:“通过学习非遗文化,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我会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青年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非遗传承需要青年助力,青年也需要非遗文化滋养。”提供这门非遗课程的颍州区文联主席冯倩说。只有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不“复制粘贴”、避免同质化,才能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夜校品牌课程。
6月7日,在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议室,团区委、校方相关负责人现场签订共建协议,成立颍州区青年夜校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区。双方将形成友好合作的长效机制,共同推进青年夜校项目化高质量发展。
青年夜校为何能在年轻群体中“出圈”?公益、优质是青年夜校吸引力的重要方面。前期,通过“自筹有一点,项目补一点,市场让一点”,颍州区青年夜校1.0版本还处于公益阶段。
当前,通过链接社会培训机构资源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青年夜校、推动校地共建让大学校园更好向社会公众开放、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精准服务不同领域青年,团区委正着力探索青年夜校多元化投入机制,互相“引流”与“借势”,有效解决青年夜校“资源从哪里来”“如何可持续”的问题。
贯通“校内校外” 变“工作对象”为“工作力量”
“我是全职妈妈,参加了青年夜校的手机摄影系列课程,像是给我每天枯燥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真的很感谢你们”“平时下班后没事就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刷着刷着时间就流逝了,还觉得懊悔,可是自从参加了夜校课程,我慢慢戒掉了手机依赖症,发现适合休息回血的方式还有很多”……在“青年夜校成长分享会”上,学员代表以“参加夜校以来的成长体悟”为切入点,透过青年夜校建言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借助分享畅聊个人职业发展。
在当今的自媒体时代,城市故事的记录和传递,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也离不开各行各业青年的积极主动参与。团区委还为热心参与课程并建言献策的青年颁发“颍州区青年夜校首席体验官”纪念证书,希望在他们的吸引带动下能有更多的青年参与其中,主动成为共青团的“代言人”和“传播者”。
“6月7日,团区委开展高考志愿服务活动。各位如有意向参加的,可在下方接龙”。在青年夜校学员微信群,团区委工作人员为即将开始的服务高考志愿服务招募志愿者,很快就有学员积极响应。
参加夜校的学员本质上是青年群体中的积极分子,与他们保持课程以外的沟通交流,吸纳他们为我所用,借助他们现有的组织、平台,服务更大范围的青年,变工作对象为工作力量,让共青团的队伍越来越强。这是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以来形成的宝贵经验,团区委也将这一宝贵经验在延续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聚焦公益、优质,串联校内外,作为共青团体系向青年的延伸,青年夜校是联系服务青年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全市域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有效抓手。我们将根据共青团中央《青年之家·青年夜校项目实施指引》要求,不断推动青年夜校提质升级,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打造颍州区青年夜校2.0版本。”团阜阳市颍州区委书记朱囡囡表示。
□本版稿件由何满倩、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