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春蚕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九十一块钱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沈节焰 发布日期:2024-07-03 10:05:18 |
□萧县鹏程中学 沈节焰 星期六的晚上,我们趁着周末提前两天给大闺女过生日,她要邀请她的小伙伴们来家里吃她自己制作的奶油蛋糕。为了这一天,孩子一个星期前就在做着各项准备工作,制作蛋糕的食材和工具都是她自己在淘宝上精挑细选的,说是要展示一下自己制作蛋糕的手艺。
晚上七点多钟,我从学校开车回家,路上接到孩子妈的电话,说是让我给孩子们从饭店里炒两个菜带回家,菜也是孩子自己点的:辣椒炒牛肉(萧县网红店的招牌菜)和酱猪蹄。在红绿灯路口等信号灯时,突然想到要给老家的爸妈打个电话。电话那头,父亲显得有些急躁和不耐烦,凭感觉,我料定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细问得知,现在家里正值采茶的季节(我全然忘记了这事),下午采好茶,父亲让母亲去镇上卖。收茶叶的是隔壁庄上的一个小伙子,称完茶叶,母亲接过钱就急忙往回赶,十几里地,需要步行很久才能到家。回到家,母亲把钱交给父亲时,一数才发现整整少了91元,这下子可把父亲气坏了,他急忙从邻居那里要来收茶叶的人的电话号码,电话那头说得很硬气,说什么谁叫你不当场点清,谁能证明少给钱了。
据邻居叔叔说,他几天前卖茶叶的时候,不知咋弄的也无缘无故丢了半斤多茶叶。其实,像父亲他们这代人,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闹过天灾,饿过肚子,经历过种种苦难,他们深知汗水、勤劳、收获的意义,因此,他们干起活来是非常较真的。记得我上初中那会儿,为了维持家庭生计,父亲经常是半夜出发,扛木料到隔壁县家具厂去卖。我们山区,粮食产量普遍比较低,每年旧粮接上新粮都要差一两个月,这也是每家每户一年中最难熬的时段。但靠山吃山法则让人们找到了希望,大家都会想着法子把山上的树木变换成钱,然后去买粮食。
我的岳父岳母亦是如此,累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现如今都已是八十高龄了,还舍不得荒了庄稼地。在他们看来,土地是上苍给他们的馈赠,所以,地里一年四季都要轮换着种上庄稼。每年五一节我都要去帮着采摘豌豆,这个活看似是个轻松的手工活,不用肩挑背扛,可是采摘时得蹲在地里,不一会儿就会累得腰酸背痛的,这两年我都会带上两个孩子去体验,可是没一会两个小东西就怎么都不愿意干了,跑着找阴凉地玩去了。每次看着八十多岁的老岳母一直在埋头采摘,我都会无地自容,也只能咬着牙强忍着,坚持着,累点、痛点、忍耐点在几代人身上差异如此鲜明。
采茶也是个辛苦活,它要求眼明手快,慢了不出活,毛糙了,采摘的质量不高,一天里得重复一个动作成千上万遍,并且都是站立的姿势。在初茶季节,每次采摘的量不大,卖茶叶前,父亲都会在家里用称仔细称量一遍,以防斤两出现大的出入。
而这次,在家门口竟被熟人给骗了,父亲无论如何是咽不下这口气的,于是,他拿着手电筒,就和母亲一起要到收茶叶的人家里去讨回公道。父亲不懂什么钱货两清,也不懂什么搜集证据、举证之类,他只知道人家少给他钱了,他就认这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真相和天地良心。我试着安慰他俩就当一个教训,人家不承认也很正常,咱们也无法证明是人家少给钱了,也没有人证、物证什么的,并告诉父亲,人家少给的钱算我的,我加倍给补上。这下,父亲更生气了,说这不是钱的事,这事不要我问,他有他的办法。可我真的心疼二老晚上来回一趟还要跑20多里地,大半夜还在路上,我还担心他们会和人家争吵,七十多岁的人是经不起这样折腾的。我又一次深深感受到,不在父母身边,作为儿女那份无以言表的牵挂。
父亲是劝不住的,于是我又给母亲打电话,但这次,母亲对我说的和父亲的想法一模一样:“不应该欺骗老年人,这个收茶叶的不是东西……”于是,我又给姐姐打电话,让她劝劝,但也是无功而返,我们只能等待千里之外的结果。
回到家,大闺女已经做好了蛋糕,一群孩子围着欣赏,小闺女一个劲地要切蛋糕,急得团团转。孩子妈让孩子们都闭上眼睛集体许个愿望,然后一起唱生日歌。蛋糕做得很精致、很漂亮,外层奶油细腻、光滑,还有不少水果装饰,看上去和蛋糕店里卖的差不多。大闺女亲自给小朋友们切分蛋糕,孩子们吃得很香,分到最后,她自己就只剩下了一小块,但她依然乐呵呵的,小伙伴们的吃相就是对她的手艺的最好评价,也正应了我经常教育孩子的那句话:能给他人带来快乐,是我们自己最大的快乐!
晚上9:30,我再次拨通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声音明显恢复了正常。父亲说多亏了我的一个堂姑爷,他认识那个收茶叶的,他也痛恨这种欺骗老年人的行为,在他的帮助下,父亲要回了本属于他的91块钱,堂姑妈还给他俩煮了鸡蛋豆粑吃,然后堂姑父开车把他们俩送回家,这算得上是这件事最理想的结局了,我也终于松了口气。
但我还是忍不住在想,如果那个收茶叶的小伙子耍赖到底,真不知父亲如何面对,如何伸张正义,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带回家的两个菜,我怎么也吃不出往常的味道。为了91块钱,父亲和母亲不辞辛苦步行20里地去讨说法,而孩子随口要的两个菜就要100多块……
|
发表评论 |